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谢迁
谢迁(1450年1月11日-1531年3月6日),字于乔,号木斋,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代中期著名阁臣。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状元。历任翰林修撰、左庶子,弘治初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年),入内阁参与机务,进詹事。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人秉节直谅,见事明敏,善持论。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政绩卓著,时人云“李公谋(李东阳的谋略),刘公断(刘健的当机立断),谢公尤侃侃(谢迁的能言善辩)”,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武宗嗣位,屡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时宦官刘瑾专权,排斥忠良,谢迁上奏请诛刘瑾,不纳,遂与刘健同致仕归。 后遭刘瑾报复,夺诰命。刘瑾死后,复职,致仕。嘉靖六年(1527年),复入阁,居位数月,力求去。嘉靖十年(1531年)去世,赠太傅,谥号文正。 著作有《归田稿》八卷,《湖山唱和诗》二卷传世。

人名:谢迁

别名:

字: 于乔

号:

谥号:文正

性别:男

所处时代:明朝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449

死亡时间:1531

祖籍:

出生地:浙江绍兴府余姚县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

学位:

工作机构:

1449

>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谢迁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东山乡第四门(今余姚市泗门镇)。

1475

>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殿试中状元,授以翰林院修撰。明孝宗即位后,宦官郭镛要求挑选妃嫔充实六宫,谢迁向新登位的明孝宗进谏:先帝的陵墓还未建成,挑选妃嫔从礼仪上讲,应当从缓进行。尚书周洪谟等人都赞同谢迁的意见,明孝宗采纳。明孝宗在当太子时,谢迁早就是讲官了。待明孝宗即位,谢迁每次向他讲课,竭力使他掌握做好皇帝的道理。明孝宗多次夸他讲得好。因此,谢迁晋升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1495

>
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朝廷命谢迁同李东阳入内阁参与政务。当时,谢迁正料理父母的丧事,竭力推辞,直到居丧结束才接受任命。随即又晋升为詹事,并继续兼任侍讲学士。以后皇太子出阁时,又加封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谢迁上书皇帝,劝告太子亲贤者,远佞臣,勤学问,戒安逸。皇帝对此,颇加赞扬。  

1509

>
正德四年(1509年)二月,刘瑾、焦芳一伙借口浙江推举的德才兼备的人,如余姚人周礼、徐子元、许龙,上虞人徐文颜都是谢迁的同乡,而草拟的诏书又出自刘健之手,胡说余姚隐士这么多,肯定徇私勾结,互相拉扯。企图以此作为谢迁、刘健的罪状。他们假传皇命,将周礼等人关进监狱审讯。刘瑾还企图逮捕刘健、谢迁,抄没两家财产充公,幸亏李东阳竭力为他俩解脱。结果,朝廷将周礼等人统统发配到边疆服役,并且下令:从此余姚人不得入选京官,只能派作县令。  正德四年(1509年)十二月,刘瑾倚仗权势,撤消了皇帝给予刘健、谢迁等人赐爵授官的诏命,并追回皇帝赏赐的玉带、官服等物品。与此同时,撤消授官诏命的竟达六百七十五人。当时,人们都为谢迁的安危感到担忧,然而谢迁依然与客人下棋赋诗,镇定自若。  

1527

>
嘉靖六年(1527年),明世宗亲自下诏令派传令官到谢迁家去征召他入阁复职,并命令浙江的巡抚、按察使敦促谢迁起程赴京。此时,谢迁已是七十九岁的高龄,不得已只好奉命北上。明世宗待谢迁十分优厚,天气寒冷时叫他不用上朝参见。一旦得知谢迁生病,又是派太医,又是送药物,还叫专管酒宴的光禄卿送上美酒佳肴。第二年三月谢迁终算告老还乡。“虽残伏枕还忧国”,谢迁回乡后还念念不忘国家兴亡,明世宗也常派遣官员问候谢迁的起居。  

1531

>
嘉靖十年(1531年)二月十八日,谢迁在家中去世,年八十三。明世宗特赠太傅的官衔,谥号文正,葬于余姚东山乡伏虎庄(今余姚市临山镇临山村)
谢迁研究

明代中期,大明王朝在百姓晏安的表面下,军备废弛、盐法败坏、皇室人口激增、土地兼并、农民起义等情况愈演愈烈。弘治时期,谢迁进入内阁,他一方面利用日讲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弘治皇帝进行积极的引导,培育君德;另一方面与另外两名内阁大臣刘健和李东阳精诚团结、同进同退积极与一切对国家和政治不利的行为抗争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他的这种一心为公、刚正不阿的作风不但赢得了弘治皇帝的信任,同时也得到了满朝文武大臣的广泛赞誉。在皇帝与王恕、马文升、刘大夏、刘健、谢迁等能臣的积极治理下,明王朝出现了史称“中兴”的局面。当然在种种不恰当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下,这种“中兴”并没能彻底解决上述的问题,而仅仅是对风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管控。正德皇帝继位以后,他听信近臣,嬉游无度,很快使国家进入到一种混乱的状态下。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顾命大臣的谢迁、刘健、李东阳在苦心劝说仍然无效的情况下准备主动出击,想要一举消灭整日以奇技淫巧吸引正德皇帝的刘瑾等阉宦近幸,但却一击不中功败垂成,谢迁等一大批忠正之人被迫致仕。之后刘瑾等人取得实权,大肆贪污、肆意妄为、打压忠正之士,使得国家动荡不安,士气为之一变,埋下了明王朝覆灭的种子。我们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