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范景文
范景文(1587年11月29日-1644年4月25日),字梦章,号质公,又号思仁,河北吴桥人。中国明代政治家、文学家。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中举,明万历四十一年(1580年),进士。授东昌府推官。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入为吏部稽勋司主事,调验封司,转考功司。泰昌元年(1620年),晋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升吏部验封司郎中,群贤进用。后托病辞官。天启五年(1625年),起为吏部文选司郎中。次年,升礼部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丁内忧归。崇祯二年(1629年),任太常寺少卿,调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京师戒严,率所部勤王。升兵部左侍郎,练兵通州。崇祯五年(1632年),归乡为父守制。崇祯七年(1634年),服除,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拜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崇祯十一年(1638年),以救黄道周等触帝怒,削籍为民。崇祯十五年(1642年),召复原官,道中转刑部尚书,旋改工部。崇祯十七年(1644年),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李自成入京师,投双塔寺旁古井而死,时年58岁。 范景文文武全才,居官持正不阿,为世所称,国事多艰,殚精竭虑,厉兵秣马,带兵有度。其诗文方面颇有造诣,著作有纪事本末体史书《昭代武功编》10卷,兵家类著述《战守全书》18卷、《师律》16卷,诗文集《文忠集》12卷,文集《范文忠公文集》10卷,文集《范文忠公文集》9卷,稿本《范文忠公文稿》不分卷等。 (来源:百度百科)
阅读全文

人名:范景文

别名:

字: 梦章

号: 思仁、质公

谥号:文忠

性别:男

所处时代:明朝末年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587

死亡时间:1644

祖籍:

出生地:河间府吴桥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东阁大学士、追赠太傅

学位:

工作机构:

1613

>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中进士,授东昌府推官,时以名节自我约束勉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但如此,而且他还常常教导手下人要“不受委托,不受馈赠”。所以没有人敢对他及他的手下人行贿。获得了“不二公”的雅号。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朝廷念其功勋卓著,越级提拔他任吏部稽功司主事等职。

1620

>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历任文选员外郎、验封郎中。明神宗驾崩,明光宗继位后,下令举荐贤能之上,范景文骨鲠上疏,极力举荐,但他举荐的大都是先朝元老,为光宗所忌,范景文也有自知之明,不久便因事乞假回乡。  
天启五年(1625年)二月,范景文被重新起用,任文选郎中。朝中权宦魏忠贤大权独揽,压制不同意见,培植党羽。上任不久,范景文便上疏请求朝廷广开仕路,养仕节,招纳有德贤良之士,他上疏言:“天地人材,当为天地惜之。朝廷名器,当为朝廷守之。天下万世是非公论,当与天地万世共之”。言词深刻贴切,时人传为名言。但是朝廷昏庸,奸臣篡权,他的建议不被接受。  
崇祯初年(1628年),范景文经他人荐举,被召用为太常少卿。  
崇祯二年(1629年)七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同年,己巳之变发生,他率领自己的部下八千人出兵勤王,兵饷都是自理。抵达涿州时,四方的援兵多数都抢掠,只有河南的部队秋毫无犯。范景文移兵驻守京都大门,又移兵驻防昌平,远近之人都依靠他得到安定。  

1630

>
崇祯三年(1630年)三月,范景文再升为兵部左侍郎,在通州练兵。通镇刚开始设置,士兵都是招募的新兵,范景文训练有度,军容齐整,战斗力高强。  
崇祯七年(1634年)冬,范景文被起用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不久,升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他屡次派遣部队驻戍池河、浦口,援助庐州,扼守滁阳,遇有警报则发兵,节制很精明。他曾经因为军粮问题与南京户部尚书钱春互相揭发奏告,被思宗降级视事。后来,叙援剿的功劳,恢复原有级别。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京师戒严,范景文派遣部队入卫京师。阁臣杨嗣昌夺情辅政,刚愎自用。词臣黄道周因在堂上提了几句反对意见,即遭思宗鞭斥杖打。范景文挺身而出,联合同僚上疏替道周求情。他说:“黄道周乃国家目前少有的有用之人,用之犹惺其晚,弃之有何得益!”范景文倡议同僚们联合上疏相救。思宗震怒,大感不悦,追究首谋者,范景文自担责任,并且以众人说法都相同来告知。思宗益发恼怒,范景文被削籍为民。  

1644

>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范景文又以本官入阁,兼东阁大学士,受命于危难之际。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北京城陷,起义军拥入京师,包围官宅府第。跳入双塔寺旁的古井而死。范景文死时,仍认为思宗已逃亡南方,殊不知思宗已缢死煤山。南明政权建立后,追赠范景文为太傅,谥号“文贞”。清朝赐予谥号“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