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汤斌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汤斌一生清正廉明,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所到之处体恤民艰,弊绝风清,政绩斐然,被尊为“理学名臣”。

人名:汤斌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1627

死亡时间:1687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孙奇逢与汤斌交游考

孙奇逢乃明清鼎革之际最具代表性的耆硕之一,而汤斌则以理学名臣享誉于世,二人自康熙五年丙午多有来往,亦师亦友,情谊甚笃而师友之道传。然学界对其具体交游鲜有研究。通过对二人具体交游情况的考证与分析,我们可以窥探出汤斌在孙奇逢理学思想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也能得知一届鸿儒对我国学术特别是北方学术的关切与弘扬,意义重大。 

汤斌理学思想初探

汤斌的理学思想非常丰富和宏深。从学术渊源上讲,他的理学思想经历了一个前期到后期的变化,在前期,他的理学思想主要以“陆王”为主,同时也不薄“程朱”;在后期,出现了一些变化,呈现出“学兼朱陆,更重程朱”的特点。这种变化既源于他对程朱、陆王两家之学的深刻认识,同时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对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汤斌认识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对道统的继承和发展,都在自己所处的那个历史时代扮演过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种弊端渐渐产生,不过弊端产生的原因在于两家之学的末流,并非两家之学各自的开创者。汤斌的授业恩师孙奇逢对汤斌前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汤斌晚年的从政生涯则对他后期的理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汤斌理学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心体天机、性具善理、圣学存心、知行并进、注重力行”等几个方面。他认为心体原本就是天机,天机即天理,天理周流于万事万物,天理在人则表现为心性,而心性则是人最根本之物,在人的心性之中,是具有善理的,人性善是人躬行实践的最有力保障,人们要努力发明自己的内心,因为内心中本有天理,同时也要注重于日用人伦之中探求天理,因为天理是周流于万事万物的,他特别反对讲学,认为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