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李绂
李绂(fú)(1675—1750年),字巨来,号穆堂,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荣山镇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诗文家。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迁内阁学士、左副都御史。雍正帝继位,历任吏兵二部侍郎、广西巡抚、直隶总督,受到弹劾,下狱免官。乾隆帝继位后,授户部侍郎、补太子詹事,历任光禄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十五年(1750),去世,时年七十五岁。 治理陆王(陆九渊、王守仁),被梁启超誉为“陆王派之最后一人”。著有《穆堂类稿》《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阳明学录》《八旗志书》。

人名:李绂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

死亡时间: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陆陇其与李绂比较研究

明清鼎革之后,学术由王返朱,“心学亡明论”之说甚嚣尘上。在朱学独尊的局面下,心学经过李颙、孙奇逢、黄宗羲、李绂等人的努力修正,渐渐复苏;而程朱后学却固步自封,逐渐被统治者质疑。在这个学术变迁的关键时期,有两个学术人物的表现尤为典型,一是程朱阵营的陆陇其,他尊朱黜王,门户之见极深,但是理政能力较弱,一生沉寂下寮,吊诡的是逝后竟然获得从祀孔庙的殊荣;一是陆王阵营的李绂,他致力于纠正陆王,调和朱陆,由于理政能力较高,官至封疆大吏,有趣的是晚年丢官卸职,死后险些遭到文字狱牵连。纵观二人履历,学术与政治始终是他们人生中不可忽略的两大主题,从中也传递出清代学术变迁的重要消息。本文拟通过比较二人的人生履历、思想历程、仕途荣辱,及其与皇权的认识与纠葛等,进而管窥这一时期清代学术变迁状况,希望对清代学术史研究提供一点臂助。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简介如次:第一章简述了清朝初年的时代背景,主要从专制强化、经济凋敝和思想钳制三个层面阐述。剧烈的社会动荡使陆陇其与李绂的人生跌宕起伏,对二人的思想与理政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二章比较了陆陇其与李绂人生履历,分析二人人生际遇对学术的影响作用。陆陇其仕途多舛,从而尊奉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