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薛凤
薛 凤(1905~1969),又名鸣岐,广东省五华县水寨镇大坝岗阳村人。

人名:薛凤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

死亡时间: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科学家编纂的儒学书籍——新发现薛凤祚《圣学心传》探析

《圣学心传》是明末清初著名天文学家、儒者薛凤祚编纂的唯一一部儒学书籍,此前被认为已失传。本文以新发现的存本为对象,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就内容与成书而言,该书是对鹿善继与孙奇逢《四书》著作的合抄,乃在薛氏完成天文学工作之后,于康熙十六年(1677)刊刻。其次,通过该书提供的新材料,本文探讨了薛凤祚六十年儒学研究过程,消除了前人认识的误区。最后,从书中强调的体用不离等思想出发,讨论了儒学研究对薛氏天文学工作的影响。上述工作对于认识古代儒学与科学关系、修正李约瑟等学者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之于天”与“主于实用”:论薛凤祚的思想转向及其价值

今人视为科学家的薛凤祚之所以离开孙奇逢而别求其他老师,原因不在于"王学空疏"而引起的思想离异,而在于孙奇逢当时所教的众多弟子之间"相隔太远"而引起的不便和孙奇逢所面临的家事及挚友鹿善继丧母而大病、丁忧还乡由此导致其不得不离开京师回老家。正是由于鹿善继、孙奇逢的首先引导,使得薛凤祚在晚明皇权主义颓废所导致的知识空间无限发展可能的环境中,以孙奇逢重构天人关系及"主于实用"思想为指导,在"本之于天"与"主于实用"之间兼采中西知识资源,以《易》为蓝本,以传统的"天"意识为依托,以实用为归宿,以平分中西基础上会通为手段,思想逐次展开。正是这种会通模式的一致性,把孙奇逢兼容并包的思路推向一个新境界,使得薛凤祚的思想与夏峰北学其他同仁一样显得与众不同。但由于清初皇权主义重建及其意识形态调控导致的知识空间的大幅萎缩,明清之际理学变革最终以官方主导的意识形态化的朱子学回归收场,正是在此情况下对夏峰北学学者思想的不断解构与重构导致会通必要性的消失,使得包括薛凤祚在内的夏峰北学都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