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方以智
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人称药地和尚。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 方以智一生正当明清交替之际,时局动荡,政权更迭。使得他个人的际遇也十分坎坷。一生可分三个时期。早期从青年时代到三十三岁,由于仰仗祖上的余荫,尚能过着"衣纨縠,饰驺骑,鸣笳叠吹,闲雅甚都"的富贵文人的生活。中期自明朝灭亡后,从北京逃返南京,又经浙江、福建辗转到两广,从三十四岁到四十二岁,艰苦的十几年流亡在他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顺治九年(1652年)北归。 康熙十年(1671年),方以智病殁于赣江上万安城外的惶恐滩,时年六十一岁。 方以智是明末四公子(复社四公子、金陵四公子)之一。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人名:方以智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1611

死亡时间:1671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方以智住持浮山华严寺考述

枞阳浮山历史上曾以佛教驰名,尤华严寺最著。方以智于明亡后被迫逃禅,晚年主江西青原道场,纂修《青原志略》,但心中日益萌生归乡终老之意;而家乡官绅父老亦热切期盼他回乡兴修华严寺,重振名刹。方氏虽是应允,派其弟子山足兴斧先行浮山料理,但本人因粤难突发而逝,终未遂愿。他虽名列华严寺第16代住持,却未一日入寺坐堂说法。考其史实,于研究方以智晚年行实与佛教思想或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