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赵翼
赵翼(1727年—1814年),字云崧(一作耘崧),号瓯北,别号三半老人。常州府阳湖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中期史学家、诗人、文学家。 赵翼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举。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探花,赐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历任广西镇安知府、广东广州知府等职,官至贵州贵西兵备道。后辞官,主讲于安定书院。 嘉庆十五年(1810年),赴鹿鸣宴,赏三品顶戴。嘉庆十九年(1814年),逝世,享年八十八岁。 赵翼长于史学,考据精赅,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2-3] 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概述图来源) 

人名:赵翼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1729

死亡时间:1814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赵翼是如何“丢掉”状元的

<正>说清朝军机处是个人才高度集中的藏龙卧虎之地,绝对不是虚言,因为在接下来的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辛巳科殿试中,最终获得第三名的清朝著名学者和诗人赵翼,不仅是内阁中书和军机章京,而且在读卷官呈报的前十名试卷中,原本名列第一,只是因为其他因素,乾隆皇帝在钦点状元时,才将他与王杰的试卷对调了一下,结果王杰夺得状元,赵翼屈居探花。赵翼与状元擦肩而过,此事还颇具戏剧性。一清朝科举考试一般三年举行一次,从康熙、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