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李光地
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县人。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名臣。 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文贞”。雍正元年(1723年),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来源:百度百科)

人名:李光地

别名:

字: 晋卿

号: 厚庵、榕村

谥号:文贞

性别:男

所处时代:清康熙年间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642

死亡时间:1718

祖籍:

出生地:福建安溪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文渊阁大学士

学位:

工作机构:

1642

>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六日,李光地出生于安溪县华地乡。

1664

>
康熙三年(1664年),李光地乡试中举。

1670

>
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会试中成绩出众,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选为庶常馆庶吉士。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得授翰林院编修之职。
康熙十二年(1673年),充任会试同考官。同年五月,请假南下福建省亲。 
康熙十三年(1674年),录为领兵大臣。
康熙十六年(1677年),提拔为侍读学士。
康熙十七年(1678年),李光地招募百余乡间勇士固守,断绝敌方粮道得以解围。再次得到优叙,升迁翰林学士,不久后因功官至永州总兵。 

1680

>
康熙十九年(1680年),任内阁学士。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李光地请假送母亲返回原籍。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光地返回京城,被授予翰林院掌院学士,在御前讲席上值讲,并兼任日讲官和起居注官,还负责指导庶吉士。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李光地返回京城。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降为通政使司通政使。当年十二月,李光地重新被擢升为兵部右侍郎。 

1691

>
康熙三十年(1691年)二月,李光地又担任会试副考官,并与侍郎博霁、徐廷玺以及原任河督靳辅视察黄河工程情况。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正月,李光地奉旨提督顺天学政。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李光地服丧期满,康熙命其官复原职。次年,授工部左侍郎,仍兼任顺天督学。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二月,因“居官优善”、“清廉”,迁任直隶巡抚。在任期间,李光地很好治理了当地水患,得到康熙帝褒奖,不久被拔擢为吏部尚书。

1701

>
康熙四十年(1701年),主持治理永定河的河务工程顺利竣工,获得了康熙手书“夙志澄清”匾额及御制永定河诗、御服衣冠等赏赐物品。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正式登上了相位。 

1711

>
康熙四十九年(1711年)后,李光地数次上疏请求休致。
康熙五十二年(1714年),李光地应邀出席千叟宴,得到许多赏赐。
康熙五十三年(1715年)六月,李光地再次请求休致,康熙暂准给假两年,让其处理完家中事宜即返京办事。八月,李光地陛辞之时,康熙赐其“谟明弼谐”匾额。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四月,李光地返京,奉命勘阅大学士王琰等人所纂《春秋传说》及榆讨张昭等人所辑纂字。次年正月,阁臣奏定孝惠章皇后谥号,疏中脱漏“章皇后”三字,部议将李光地降三级调用,康熙下旨宽免。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五月二十八日,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   。谥号“文贞”。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 
李光地与孙承泽易学之关系

李光地是清初易学大家,孙承泽是明末清初为人景仰的"儒宗",由于乾隆年间孙承泽被收入《贰臣传》,孙承泽的易学成就很少被后人提及,李光地的易学思想受到孙承泽易学成就的影响同样也被后人忽略。李光地易学受到孙承泽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以孔子"十翼"为治《易》门径和以辅翼朱子易说为学术指归。 

从御赐匾联谈李光地家族的家国情怀

李光地是清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为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重要贡献。李光地一生"谨慎清勤",康乾盛世三位君主都对李光地的政绩、道德文章予以充分褒扬,这在清一代唯李光地一人享此殊荣。此外,统治者还对李光地家族褒奖有加,这是罕见的恩宠和荣耀。"修身、齐家、治国"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透过御赐匾额诗联,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闽南山区群星灿烂的"文武世家",更凸显了李光地家族的家国情怀。 

李光地治理直隶水患始末

李光地任职直隶期间,治理子牙河、永定河,成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为治理黄河、淮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为清初的水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光地巡抚直隶事略

李光地不仅是清初理学名臣,还是精明干练,善于为官理政的良吏,其巡抚直隶期间,勤政善政,政绩卓越,体现了清初理学名臣治学从政皆能无负其所学的本色。 

李光地在清初统一台湾过程中相关史事的辨析

李光地作为清初名臣,在清初统一台湾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相关史事的辨析,认为李光地不仅举荐施琅担任征台主将,而且在坚定康熙帝征台决心,以及对台湾善后事宜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