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号自如,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一说为广西藤县人 ),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 。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有《袁督师遗集》存世,今人辑有《袁崇焕集》。

人名:袁崇焕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

死亡时间:1630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袁崇焕与明天启朝党争

剧烈而持久的党争是晚明政局的突出特点。党争造成官员集团的分裂和内讧,辽东边臣也被卷入党争之中,其军事行动和个人命运深受党争影响。政治立场取代军事才能成为明朝选拔辽东边臣、评判将帅功罪的主要标准。天启前期袁崇焕守辽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东林党的支持。袁崇焕自视为清流官员,长期坚持同阉党作斗争,天启末年为顾全辽东抗金大局和躲避政治灾祸,又一度转而与阉党合作。明清战争是影响朝廷党争的重要政治因素。袁崇焕的个人命运是朝廷党争和明清战争相互作用关系的最好注脚。 

从《袁崇焕资料集录》看袁崇焕与魏忠贤之关系

<正>天启后期,魏忠贤专断朝政,而同时在辽东战场,袁崇焕却取得对后金作战的重大胜利。如此说来,出于政治运作的需要,袁、魏两人在这段时间内,势必存在一定的关系。考诸史籍可知,魏忠贤曾一度倚重袁崇焕,而袁崇焕也对魏忠贤"称颂""建祠"。两人在与后金议和一事上曾经合作,但后来随着辽东形势的变化,魏忠贤对袁崇焕的态度也发生转变,最终借议和之事将其罢去。崇祯初期"钦定逆案",魏忠贤及其众多党羽都受到惩处,而袁崇焕虽然曾对魏忠贤 

晚明文官群体与宦官群体关系析探——以袁崇焕交结魏忠贤的史事为个案

袁崇焕交结魏忠贤的初始时间不迟于天启五年(1625)。两者交结的中介为魏忠贤的同乡兼亲信、袁崇焕的莫逆之交阎鸣泰。袁崇焕交结魏忠贤之后,出任辽东巡抚,在边务问题上得到魏忠贤诸多支持。此后,袁崇焕派遣喇嘛往后金试探议和,宁锦之战中也未能有效援救锦州,魏忠贤令言官弹劾袁崇焕,致使他去职归里。不久,崇祯帝登极,魏忠贤失势,袁崇焕与东林诸臣一道被起复。袁崇焕的座师韩爌是当时威望最隆的东林党魁,在东林诸臣的奥援下,袁崇焕很快被委以督师之命,并免祸于"逆案"。晚明司礼监权渐重而内阁权渐轻,文官群体同宦官群体既竞争又勾结。袁崇焕的个案正是明末文官群体同宦官群体这一复杂关系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