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梅尧臣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官员、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集》及《毛诗小传》等。

人名:梅尧臣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1002

死亡时间:1060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明代诗话对梅尧臣诗歌的批评

本文选择明代诗话对梅尧臣诗歌的批评,主要考察明代诗话对梅尧臣诗歌的批评情况,以明代诗论、诗话及诗文别集为研究的文献基础。在研究体例上,本文采取古典文学批评相结合的研究体例,既注重对梅尧臣诗歌批评的统一和释读,又强调诗文批评理论的适用和阐释。根据宋诗在明代诗坛的整体背景,结合明代诗话的理论意识,研究梅尧臣诗歌的批评范例,呈现出当时诗坛的理论特征和批评观念。选择有代表性的诗话文本或文集,按照批评家、诗学流派与理论文本的结合模式,以动、静结合的探究视角,考虑明代思想、哲学、文献方面的横向背景,逐步对梅尧臣诗歌批评的纵向演变进行追本溯源,意在实现融会贯通的梅尧臣诗歌研究。论文引言介绍“明代诗话对梅尧臣诗歌的批评”的研究现状与理论依据,以及“明代诗话对梅尧臣诗歌的批评”的文献基础与整体结构。这是本文的重要前提,也是前期的工作准备和研究基础,能够在学术思维上界准论文选题的诗话倾向和批评程度。按照明代诗话的结构特征,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重点实现对梅尧臣诗歌批评的资料整合,体现其体系性、结构性的学术方法。综合明代梅尧臣诗歌研究的基本资料,提供撰写正文的整体思路和批评倾向,保证选题的合理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