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元年(1621年),在河南左布政任上的冯盛明由于在后金入侵辽沈之时擅自离任,被河南巡抚张我续弹劾治罪,冯铨上书为父伸冤,称其父乞休在未闻辽警之前,冯盛明遂被判处杖罢,冯铨也随父回籍。
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到涿州进香,冯铨跪于道旁,哭诉其父被弹劾丢官的经过。当时魏忠贤正在搜罗党羽,随即命冯铨仍以原官起用。从此,他对魏忠贤感恩戴德。在东林党与阉党斗争最激烈之时,他纵横其间,排击东林党人及其他朝臣。七月,东林党著名人物杨涟上疏举劫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魏忠贤对他恨之入骨,想到联系外廷的大臣来帮助。冯铨致书魏忠贤之侄魏良卿,转告魏忠贤在外廷的力量可以保证,并教唆魏忠贤“行廷杖,兴大狱”以立威。在冯铨和魏忠贤的其他心腹策划下,杨涟等多人相继惨死。
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冯铨以谕德兼检讨升少詹事,补经筵讲官。当时有绣像小说《辽东传》刊行,第四十八回专讲冯盛明父子奔逃之事,冯铨怀恨在心,借机谎称此书为熊廷弼夸功而撰写,于明熹宗举行经筵之际呈上,对熊廷弼栽赃诬陷,导致熊廷弼被杀。 这既符合魏忠贤株连东林党人的企图,又发泄其对熊廷弼之私恨。熊廷弼死后,他又私用计谋,暗设圈套,杖毙熊廷弼之姻亲、御史吴裕中。 魏忠贤对冯铨非常器重,便向明熹宗讲述甘罗十二岁拜相之故事,以超授冯铨官职。 于是熹宗擢冯铨入阁,任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九月,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短短一年中,年方三十的冯铨即升为朝廷辅臣,成为阉党中炙手可热的人物,被称为“黑头爰立” 、“黑头相公”。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冯铨进一步倾陷东林党人,由魏忠贤授意,以冯铨为总裁官,编修了篡改历史之《三朝要典》。其时宦官李永贞曾将冯铨与魏忠贤的心腹宦官涂文辅相提并论,说:“内相有涂文辅,外相有冯振鹭,时事可知也。” 可见冯铨已是魏忠贤党羽中的头面人物。四月,冯铨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因其贪贿太甚,为崔呈秀所嫉,崔呈秀说服魏忠贤疏远冯铨,冯铨便于是年闰四月丢官罢职。即使在这种情势下,冯铨仍在讨好魏忠贤,并为其书百韵祝寿诗。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驾崩,魏忠贤失去靠山。十二月,魏忠贤一党被铲除。基于冯铨陷害大臣、谄媚于阉党的事实,崇祯帝在清除阉党之初,将他以“魏忠贤党”之罪削籍。尔后在定逆案时,有一百二十九人因谄事魏忠贤而属“论徒三年输赎为民者”,冯铨罪列第二。直至明亡,他以“逆辅”之名被禁锢,始终未得起用。
崇祯二年(1629年)冬,发生后金蹂躏京畿的“己巳之变”,冯铨捐钱守备涿州。当时崇祯帝从澳门葡萄牙人那里订购了十门红夷大炮,这批红夷大炮在十一月下旬抵达涿州时,冯铨偕领队护炮的公沙的西劳等葡萄牙人前往京师,并自费招募一支3500人的步骑兵,还随带约百名家丁。因皇太极包围京师,故又从琉璃河返回涿州,冯铨率众守护这批红夷大炮,以防其被后金军队夺取。十二月下旬,京师解围,冯铨又偕同护送其中六门红夷大炮进京。 后来涿州地方官据此功请求为冯铨复职,被阁臣吴甡、黄景昉票拟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