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棠(1844年-1894年),字毅斋,湖南湘乡人,晚清著名将领。
刘锦棠10岁时,其父刘厚荣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丧生。咸丰九年(1859年)投入叔父刘松山所在的湘军,随同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屡升知府、巡守道。同治九年(1870年),刘松山在镇压陕甘回民起义时阵亡,刘锦棠接统老湘军,升署甘肃西宁道。光绪元年(1875年)起,被督办新疆军务的左宗棠荐为前敌指挥,总理行营事务。次年,依据左宗棠“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连复北疆诸城,至光绪三年(1877年)底定北疆。同年抵库尔勒,急追白彦虎,再收东四城。迅即进占喀什噶尔,收复南疆。因功晋二等男爵,旋授通政使。光绪六年(1880年),受命帮办新疆军务,配合左宗棠准备武力收复伊犁。左宗棠回京后,接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成为首任甘肃新疆巡抚,加兵部尚书衔。中法战争爆发后,两次请战,未获准允。 累加太子太保,晋封一等男爵。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刘锦棠应征起复,未及成行而卒,谥号“襄勤”。
刘锦棠作为左宗棠西征军的主将,相继平定了同治回民起义和新疆乱局中阿古柏的继承人伯克·胡里势力,有“飞将军”“刘大闯”之称,清廷赐号“法福灵阿巴图鲁”。他在新疆时,改革原军府制,全面规划新疆边防,制定《新疆屯垦章程》,对新疆的建设做出重大贡献。有《刘襄勤公奏稿》《刘锦棠疏稿》等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