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 [1] ,学者王朝聘的儿子。 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社”。崇祯十五年,考中乡试。顺治初年,投靠永历帝朱由榔,参加反清斗争。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拒绝为吴三桂撰写劝进表。 康熙三十一年,病逝于湘西草堂,安葬衡阳县金兰乡高节里大罗山(现衡阳县曲兰镇船山村老屋组大罗山脉的虎形山上)。 [2] 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人名:王夫之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

死亡时间: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王夫之审美存在论思想研究

王夫之的审美存在论思想是在其哲学与美学的交融中生发出来的。这一思想发展了传统儒学的生命智慧,创造性地融通了审美现象和“人与世界”的存在关系。元气本体论是王夫之审美存在论思想的哲学基础。气本论将“气”作为“人与世界”存在的基础,气的生命特征也构成审美与艺术的本体。由“气”入“道”,王夫之通过“道器”之辩,从哲学层面揭示了“人与世界”天人合一的能动而超越的存在方式。这一方式是对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即人作为一个参与者融身于世界中,在对天道的彰显、继承和“相值相取”中构建自己的生存(意义)世界。在此基础上,王夫之创建了其审美存在论思想的核心体系——审美意象论。审美意象论将“人与世界”纳入到一个审美关系中;“意象”间的相生相宅展现了一个诗性的图式,从而使“人与世界”的存在方式以“情景合一”的审美状态呈现出来。这种审美呈现,既是王夫之意象世界的创造过程,又是人与世界回归真实的本质还原。王夫之通过审美意象论对“人生在世”进行解读,其最终目的就在于人生在世的价值追寻,这在他的审美存在论思想中表现为对“诚”的创造性阐释:就事物的真实面貌而言,诚是真;就人的道德意识而言,诚是善;就审美对象的... 

从《宋论》看王夫之辩证比较史法的特点

从《宋论》看王夫之辩证比较史法的特点高平《宋论》是明末清初唯物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王夫之的史论专著。透过此书,不仅可以了解作者对宋代历史的许多精辟见解,而且可以从作者对这些观点的阐述与论证中,窥见其独到的治史方法。其中辩证比较法即是其较突出的一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