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黄道周 又称 石斋先生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 ),汉族,字幼玄, 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世人尊称石斋先生。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 祖籍福建莆田,其曾祖从莆田迁徙至漳州。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改庶吉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1645年-1646年)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隆武二年(1646年)壮烈殉国,享年62岁 。隆武帝赐谥“忠烈”,追赠文明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端”。与刘宗周并称“二周”。黄道周通天文、理数诸书。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先后讲学于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业等书院,培养了大批有学问有气节的人。(概述内图片来源: )

人名:黄道周

别名:石斋先生

字: 幼玄,又字幼平、幼元、螭若、螭平

号: 石斋

谥号:忠烈(南明)、忠端(清朝)

性别:男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585

死亡时间:1646

祖籍:

出生地: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位于今福建省漳州市)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

学位:

工作机构:

1590

>
万历十八年(1590年),5岁的黄道周就学于铜山崇文书院。  几年后就善于写文章 。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14岁的黄道周游学广东,获得“闽海才子”的赞誉。

1603

>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18岁的黄道周住在铜山海中塔屿攻读《易》 。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20岁时,黄道周开始与灵通山结缘。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23岁的黄道周开始致力于讲学著作  。

1610

>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25岁的黄道周携母迁居漳浦县城   。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黄道周28岁后在县城东郊的东皋隐居,潜心撰书  。

1622

>
天启二年(1622年),38岁的黄道周中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科。先后任明天启朝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崇祯朝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黄道周感激考官袁可立的赏识,为先师作《节寰袁公传》,记述其一生坎坷多艰的为官历程,“以写其胸中砰訇磊落之气”。

1630

>
崇祯三年(1630年),朝廷对袁崇焕案追究责任,原大学士钱龙锡被牵连,论定死罪。事发,整个朝廷没有一个敢为钱龙锡辩护的。只有黄道周出于义愤,半夜起草奏疏,送进宫内向皇帝申诉冤抑   ,为钱龙锡辩冤。
崇祯五年(1632年)正月,黄道周因病请求归休。将要离京时,他又上疏指出:小人被任用,掌握权柄,实则怀揣着违犯圣上命令的逆心 ,所以导致士人和普通百姓跟皇上都不是一条心,兵匪劫掠侵夺的祸乱发生,天下动荡不安,礼乐升平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崇祯九年(1636年),崇祯帝召回黄道周,恢复他原来的官职,升迁至左谕德,提拔他当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充经筵日讲官
崇祯十一年(1638年),黄道周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与清廷议和  。七月初五,崇祯帝在殿前平台召开御前会议  ,黄道周上前与杨嗣昌辩论,他不顾冒犯君上的威严,据理力争 。

1640

>
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解学龙说:“黄道周通晓经书,可以担任辅臣。”崇祯帝听后大怒,下令逮捕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  。由于几位大臣力谏,改为廷杖八十,永远充军广西  。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杨嗣昌暴病而亡。崇祯帝回想起黄道周当初的预言,便下旨将黄道周复官,入京召见。此时,河南已被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关外明朝的领土也皆被清军占领,黄道周见朝廷昏庸无道,国运已尽,遂告病辞官,回到老家福建漳浦,结庐先人墓侧,专心著述 。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后,黄道周任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礼部尚书,“严肃冷峻,为人正直,不追随世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   。
顺治二年(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黄道周募众数千人,仅有十几匹马,还有可以供应一个月的粮食,出仙霞关,抗击清兵。十月初,黄道周率众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兵分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打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之后三路都被打败  。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4月20日),黄道周就义。临刑前,他洗好手换好衣服,取得纸墨,画了一幅长松怪石赠人,并给家人留下遗言:我之前因为遵循仁义之道而不死,所以能够平安地渡过困境;而如今贤才都从天上陨落,所以只有我临危受命,死守善道。就义的时候,他的老仆人悲伤地为他落泪,黄道周安慰他说:我是为天下大义而死的,已经算得上是尽享天年,你为什么要替我哀伤呢?于是从容就刑。到了东华门刑场上,黄道周向南方再拜,他撕裂衣服,咬破手指,留了一封血书送给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大意为纲常节义是恒久不变的美德,天地也理解我的心愿,希望家人无忧。临刑前,他大呼:天下哪能有怕死的黄道周呢? 最后头已经断了,而身子直直地竖立不倒。死后,人们从他的衣服里发现“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他的门人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同日被杀,人称“黄门四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