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张履
张履(1792—1851),原名生洲,字渊甫,江苏震泽(今属苏州吴江)人。嘉庆丙子(1816年)举人。后屡试不第,滞留京师多年。久之,以教习注知县,投牒改教谕,选句容。在官十八载,以德业课士,甚受士林推重;大吏如陶澎、林则徐等亦极钦礼。平居刻苦治学,守株积寸累之训,为日问月学之功。主于治经穷理,尤专精“三礼”,博考诸家。张履是鸦片战争时期一位很有成绩、很有特色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论主经世、尊情;其诗作多咏道咸时事,关切国计民生。其即景咏物诗皆有寄托,清绝高迥;其杂感杂书诗忧愤苍凉,感慨万千;其记事诗大体有两类:一类述灾民苦况,揭官吏贪庸;一类记鸦片战争,于战场形势,敌我胜败,以及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抗敌将领的慷慨死节,投降派的畏敌误国,皆刻画生动,堪称诗史。

人名:张履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1149

死亡时间:1201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清初民间理学:以孙奇逢与张履祥为对象的考察

孙奇逢与张履祥都是清初著名的民间理学家,儒学气象分别受到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的熏染,展现出侠客精神与书卷气息的不同。在学术宗旨上,张履祥恪守程朱,孙奇逢却先陆后朱,主张和同。张履祥成为民间学者与夷夏之辨思想的关系甚大,孙奇逢却在理论上推动了汉族士大夫与异族新王朝的合作。然而,他们都是实践理学的代表,对推动清初学风转变及民间理学形成作用巨大:张履祥从理论上为民间理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孙奇逢的讲学活动则对当时学风的实际扭转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