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费密
费密(1625年8月25日—1701年10月8日) [1-2]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和思想家。字此度,号燕峰,四川新繁人。费经虞子。奉父流寓泰州,其父邃于经学,尽传父业,工诗文,究心兵农礼乐等学,以教授、卖文为生,当道拟举鸿博,荐修《明史》,皆为辞。费密守志穷理,讲学著述,在文学、史学、经学、医学、教育和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费密与遂宁吕潜、达川唐甄合称“清初蜀中三杰”。后代学者评论说:“蜀中自杨升庵外,唯密著作最富,论说精辟,对后世颇有影响”。

人名:费密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

死亡时间: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孙奇逢与颜元、费密学术关系之探讨——以对知行合一的探索为中心

由于理想与现实、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矛盾,如何在内圣外王层面知行合一成为明清之际儒学的时代课题。清初,孙奇逢在儒学体系内严格圣人标准,拉出孔子来会通程朱陆王,把知行关系细化为寻、行"孔子之道",以其回归、重释孔孟经典来整合理学各派的内圣思想和在"舍三纲五常无道术"基础上"礼理合一"的外王实践为之弥合。颜元在孙奇逢基础上,在圣人取舍上采取更加严格态度,只承认周公孔子圣人品格而剔除三代后儒学各派领军,以寻、行"周孔正道"为旗帜,回归于三代圣王及孔子,熔铸"三事六府"、六艺实学、文武等资源。费密把孙奇逢寻、行"孔子之道"细化与重构为寻、行"中实之道",建构"道统""道脉",批判宋明理学重视汉唐儒学,致力王道政治。颜元、费密探索是对孙奇逢学术推进的不同路向,由于根植于清初不同学术生态,有不同命运。 

走向“王道政治”与汉唐儒学:费密对孙奇逢“道统论”的展开与重构——兼论清学形成的制度因素和思想基础

由于明代制度设计导致的理想与现实双重失意,根植于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晚明儒生重构道统论,开始新一轮儒学革新浪潮,但也导致儒生集团分裂及与皇权关系更加紧张。清初孙奇逢率先通过重构道统论来重建儒学体系,费密则通过对孙奇逢道统的展开与重构,建构其"中实之道",走向"王道政治"和汉唐儒学,体现了清初儒生建设新社会和重构儒学体系的一种蓝图。由于书生论政,外王方面,费密虽把道统论建构转化为"王道政治"构想,但除鼓励儒生更加积极、全面向专制权力靠拢外,了无新意,内圣方面,虽转化为对汉唐儒学的重视却又不从事具体考据学的开拓,所以隐而不彰。宏观来看,清学也正是在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基础上,在清朝不断汉化的制度设计中,通过各立道统的方式,各学派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