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徐阶 又称 徐文贞
徐阶(1503—1583)明政治家,学者。字子升,号存斋,松江华亭(今上海淞江县)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延平推官、黄州府同知、浙江按察佥事、江西按察副使、翰林院学士、国子祭酒、礼部右侍郎、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后代严嵩为相,主国政。赠太师,谥文贞。徐阶当国,有名相之风,《明史·徐阶传》说他“立朝有相度,保全善类。嘉、隆之政多所匡救”。他为政期间,提倡讲学,曾在延平府毁淫祠,创乡社学。后设讲会于灵济宫,聘请聂豹、欧阳德主讲,并就学于聂豹,得传王氏心学。认为人最主要的是心,心就是理。做学问要先从心做起,即是要克己,克己便能清心,清心方能去物欲存天理。与聂豹不同的是,他认为心是动物,即“心不可放者,不是要使顽然不动,只看动处如何。若动在天理,虽思及四海,虑周万世,只是存;若动在人欲,一举念便是放也。人心之虚灵,应感无方,故心只是动物。”(《存斋论学语》)至于先世圣贤强调静功,他认为“说圣人之心静者,乃形容其常虚常灵,无私欲之扰耳,非谓如槁木死灰也。吾辈今日静功,正须于克己上着力。”(同上)进而强调人心本来是清的,有时之所以陷于昏忘,乃是为物欲所迷之至,如在克己上着力,则可是心时时保持清醒。正如人在未饮酒前,事事清楚,酒醉即事事昏忘,醒后复有清楚。所以“克己”乃是醒酒的良方。他认为知和行本是一回事,是互为依存的一个整体。知可以运用在行中,而行则可以不断地充实知。就好比“人言千蹊万径,皆可适国,然谓之蹊径,则非正路矣。由之而行,入之愈远,迷之愈深,或至于榛莽荆棘之间,而渐入穷山空谷之内,去国远矣,况能有至乎?故学须辨路径,路径既明,纵行之不能至,犹不失日日在康庄也。”(同上)所以,读书做学问,应用心去理会,即是要思考,思考方能有所得。正所谓“默识是主体,讲学是工夫。”(同上)如果只是听老师讲,从书本上看,再在嘴上讲,这并不能认为已经从心上去领会,而只是泛然于口耳,必不能有所得,即使有所得也不能不忘。只有从内心领会圣人的处世之道,才能存有天理,也就是知。如果不能做到知,就不能行。因为知指导着行。他说:“有言学只力行,不必谈说性命。”(同上)《明史》卷213有传。著作有《少渊文集》7卷。(来源:诸子百家大辞典, 1996-06)
阅读全文

人名:徐阶

别名:徐文贞

字: 子升

号: 少湖,存斋

谥号:文贞

性别:男

所处时代:明朝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503

死亡时间:1583

祖籍:

出生地:浙江宣平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学位:

工作机构:

1503

>
弘治十六年(1503年)九月二十日,徐阶出生于浙江宣平县衙,其时他的父亲徐黼正在宣平县丞任上。
正德二年(1507年),徐黼任满回家,徐阶随父过括苍岭,一度坠入岭下,幸好衣挂于树,才从容下树,脱离险境。

1511

>
正德六年(1511年),徐阶随父前往江西宁都。
正德八年(1513年),徐阶随父归华亭,攻习举业。
正德十二年(1515年),徐阶考中秀才(生员),入华亭县学。两年后参加应天乡试,失利。

1520

>
正德十五年(1520年),王阳明的弟子聂豹出任华亭知县,发现本县秀才中徐阶是可造之材,在测试徐阶写文章后称赞他是“国器”,因此在公务之余向徐阶传授圣贤之学。徐阶由此发愤图强,立志考上一甲。
嘉靖元年(1522年),徐阶在应天乡试中以第七名的成绩考中举人。
嘉靖二年(1523年)三月,徐阶通过了会试,并在殿试中以一甲第三名(探花)进士及第。及第后,他按惯例入谒阁臣,首辅杨廷和对他相当赏识,预言徐阶未来的名位不会在在座阁臣之下。随后依例获授翰林院编修,他奏请回家迎娶沈仲恒。
嘉靖三年(1524年)八月,徐阶从华亭北上任职。九月行至徐州,得知父丧,于是又返乡丁忧。
嘉靖六年(1527年),徐阶服阕,返回翰林院编修任上。后参与修订《大明会典》《祀仪成典》等书。

1530

>
嘉靖九年(1530年),在讨论文庙祀典时,内阁首辅张璁主张文庙中将孔子像改为木制神主、将“大成至圣文宣王”封号改为先贤先儒等。明世宗将其疏下发群臣讨论,徐阶读后颇为不满,于十月二十九日上疏力陈孔子之号不必去者三,不可去者五,反对张璁之说,主张沿用旧制。十一月一日上朝,张璁召徐阶于朝房斥责,徐阶乃正色力辩。张璁因大礼议中的胜利而颇受世宗器重,因此世宗偏袒张璁,贬徐阶为福建延平府推官。据说世宗还在南京国子监的柱子上写下“徐阶小人,永不叙用”八字。 此后徐阶每忆及此事,则引以为戒除狂躁轻率、培养稳健政风之教训。
嘉靖十年(1531年)四月,徐阶抵达延平。七月,代理知府事务。任上,他不仅认真审理民间诉讼,更以礼义教化百姓,毁淫祠,创社学,亲写宋儒箴铭作为里塾蒙训。又改革输银法,减少胥吏从中舞弊的机会。十二月,他亲率乡兵,平定为害一方的尤溪盗贼。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三月,徐阶调任湖广黄州府同知。延平父老勒石称颂其功,诸生送至建宁。抵达严陵时,又改任浙江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政。
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月,徐阶改按江西按察司副使,仍提督学政。 期间,阁臣夏言的家族子弟有希望通过徐阶来得到提拔,徐阶对他们说夏言是让自己教导他们,不是提拔他们。夏言听说后对徐阶不满。
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张孚敬(即张璁)去世,徐阶仕途中的一个绊脚石由此消失。五月,世宗为出阁的皇太子朱载壡选拔僚属。夏言不欲徐阶中选,但其后此项人事权在言官的奏请下归入吏部,吏部尚书许赞让徐阶中选。徐阶遂被召回京师,任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读,官居四品(一说冯恩向夏言推荐徐阶,徐阶才被选为东宫僚属)。

1540

>
嘉靖十九年(1540年)六月,徐阶之母顾氏卒于华亭,徐阶返乡丁忧。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二月,徐阶升任国子监祭酒。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十一月,徐阶升任礼部右侍郎。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闰正月,徐阶改任吏部右侍郎。 他上任后,在吏部大堂书写戒语“咄!汝阶二十一而及第,四十三而佐天官,国恩厚矣,何以称塞?所不竭忠殚劳,而或植党以摈贤,或殉贿而鬻法,或背公以行媚,或持禄以自营,神之殛之,及于子孙。吁!可畏哉!”(大意是“啊!你徐阶二十一岁及第,四十三岁成为吏部侍郎,国恩已经很厚了,如何称职尽责?如果你不竭尽忠诚、耗尽精力,而是结党营私、排斥贤人,或者收受贿赂、徇私枉法,或者背弃公道、谄媚逢迎,或者拿着俸禄、自谋生计,老天也会收了你,并波及你的子孙。啊!真是值得畏惧啊!”)以自警。 十二月,迁吏部左侍郎。任上尽职尽责,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尤其得到吏部尚书熊浃的器重,获得了贤能的名声。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二月,徐阶兼掌翰林院事。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二月,徐阶被擢为礼部尚书,仍兼掌翰林院。 徐阶刚上任,就赶上太子朱载壡行冠礼及夭折。四月,徐阶请求建储,世宗对此不满,将其疏留中不发。 不过世宗也注意到徐阶办事勤快,而且徐阶所撰青词(斋词)让他满意,于是从六月二十四日起命徐阶入直西苑无逸殿,赐饭食及飞鱼服,侍奉自己左右。九月,吏部尚书之职空缺,廷推徐阶出任,遭到世宗呵斥。 在此期间,徐阶之子徐璠在应天乡试中请人代笔事发,徐阶请求辞职,也被世宗挽留。

1550

>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徐阶先后掌锦衣卫事 ,并加太子太保衔。八月,蒙古俺答入塞,逼近京师,是为庚戌之变。八月二十一日,世宗在西苑召集重臣问计,内阁首辅严嵩认为俺答“不足为患”,徐阶则认为不应轻视,要认真防御,世宗赞成徐阶的意见,并询问对策。徐阶请求用缓兵之计,暂时答应俺答的求贡,但要求他先退出塞外,并将文字由汉文改为蒙古文,在此期间等候四方援兵到来,并请求世宗上朝以提振民心士气,均得到世宗首肯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三月,世宗正式钦点徐阶入阁,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52]  八月,大将军仇鸾病死,徐阶密疏弹劾其通虏误国之状,世宗命掌锦衣卫事都督陆炳密访,得其实状,乃下令追戮仇鸾,枭示九边。 [53]  当时严嵩正与仇弯不相得,并因仇鸾密疏而渐失宠于世宗,不得入直西苑。徐阶成功弹劾仇鸾后,严嵩得以重新入直西苑,而徐、严关系亦由此缓和。
当时,严嵩专权引发许多朝臣的不满,对严嵩的弹劾也此起彼伏,上疏者往往下场凄惨,而徐阶则暗中援救,如沈束、王宗茂、赵锦均被徐阶援救而免于一死。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正月,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发起了对严嵩最猛烈的弹劾,在所罗列的严嵩“五奸十罪”中也谈到徐阶作为次辅听命严嵩,有负皇恩。严嵩则抓住疏中“二王(裕王朱载坖、景王朱载圳)皆知其(指严嵩)奸”一句来挑动明世宗之怒,陆炳奉命调查此事,徐阶对陆炳说:“你即使有个差错,一但涉及皇子,宗庙社稷该怎么办?”又劝严嵩说:“皇上只有两个儿子,一旦深入追究,那肯定不忍心问罪这两个皇子,必定会让其左右僚属顶罪,您为什么要跟王府僚属结怨呢?”但两年后杨继盛还是被处死。杨继盛是徐阶担任国子监祭酒时的监生,加上徐阶还回护过其他严嵩的政敌,严嵩对徐阶也更加怀疑。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八月,徐阶以万寿节推恩而加太子太傅衔,进武英殿大学士。  其时江南倭患严重,世宗认为徐阶懂军事,再加上他家乡也在倭寇蹂躏的范围之内,所以经常就倭寇问题咨询徐阶。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三月,刑科给事中吴时来、刑部主事张翀、董传策上疏弹劾严嵩纳贿误国而获罪充军。吴时来、张翀是徐阶门生,董传策为徐阶同乡,严嵩怀疑三人同日劾奏实为徐阶主使,但拷问后没有得到证据,便就此作罢。徐阶只好继续对严嵩采取隐忍之策,从内阁回家后就称病不出,闭门谢客,并以更“恭谨”的态度创作青词。  翌年,徐阶上疏称严嵩“年登八十,本朝阁臣实未尝有,请加优礼”,得到世宗批准。 [61]  其后,徐阶获加太子太师衔,而世宗对他的倚重也逐渐超过严嵩。

1561

>
嘉靖四十年(1561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世宗修道之所万寿宫发生火灾,世宗移驾玉熙宫。后又移驾大玄都殿,但这两处宫殿都过于狭窄,世宗不愿久居。严嵩鉴于当时正在重修三大殿,财用匮乏,便提议移驾南城(南宫),然而这里是明英宗被幽居的地方,世宗十分忌讳,从此厌恶严嵩。徐阶则提议用建三大殿的剩余木材重建万寿宫,并推荐雷礼负责重建万寿宫的工程。世宗大喜,立即命徐阶之子徐璠以尚宝司丞兼营缮主事,监督该项工程。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三月二十五日,万寿宫建成,徐阶升少师,录用一子为中书舍人,徐璠超升太常寺少卿,严嵩只是每年增加禄米一百石而已。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八月,以万寿节推恩,徐阶进为建极殿大学士。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袁炜去职,内阁只剩徐阶一人。严嵩倒台后,徐阶屡次请求增补阁臣,世宗不允,至此再次请求给内阁增员,得到世宗允诺。四月,严讷、李春芳入阁。十月,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对世宗予以辛辣批判,对徐阶也有所讥讽。世宗震怒,下海瑞于诏狱,欲杀之。徐阶劝谏海瑞不过是图个直言进谏的名声,“杀之则成其名,容之则益见圣德之广”。世宗这才饶过海瑞。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裕王朱载坖的僚属高拱与徐阶曾推荐的郭朴同时入阁。而高拱入阁就与徐阶意见经常相左。十月,世宗病重。十一月十九日,素与高拱不睦的给事中胡应嘉看到世宗病重、裕王即位之日不远,恐高拱日后将得重用,故上疏弹劾。世宗已病重,没有过问。胡应嘉是徐阶的同乡,高拱因此怀疑胡应嘉的上疏是徐阶主使的,遂于徐阶嫌隙愈深。
隆庆二年(1568年)二月,徐阶以历一品俸再满九年,上疏请求致仕,穆宗不允。此后,徐阶陆续上了不下二十道乞求致仕的上疏,穆宗都不允,七月,户科左给事中张齐弹劾徐阶,穆宗斥其斥肆意诋诬首辅,调外任用。 徐阶两次上疏乞休后,穆宗于七月十九日批准徐阶致仕。 据说穆宗此次批准徐阶致仕是与徐阶有隙并受过高拱贿赂的宦官李芳在幕后发挥了作用。九月初四日,徐阶抵达华亭。
隆庆三年(1569年)三月,徐阶得了足疾,从此谢客不出。 六月,海瑞出任应天巡抚,锐意整顿苏松钱粮赋役。勒令苏松豪门退田,当地百姓纷纷控告,其中不乏刁讼。徐阶家族在当地占田六万亩以上(另有十万、十八万、二十四万乃至四五十万亩等说法),因此饱受诉讼者之骚扰,徐阶虽感到痛苦,但也理解海瑞此举“初意亦出为民”,只是“稍涉偏颇”。翌年三月,海瑞因结怨权贵而遭弹劾,徐家才免于被骚扰。
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高拱、郭朴又报复胡应嘉,欲将其罢官削籍,徐阶起初同意,但言官纷纷伸救胡应嘉,徐阶就拟了削籍和外贬两道旨意呈给穆宗,穆宗批准外贬。

1582

>
历十年(1582年)四月,首辅张居正请求存问徐阶,予以优礼,明神宗乃派礼部行人司行人涂时相存问,赐赐银五十两、大红纻丝蟒衣一袭、彩段四表里。
万历十一年(1583年)闰二月二十六日,徐阶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四月十八日,徐阶死讯传至京师,神宗对徐阶赐祭九坛,复加四坛,赠太师,赐谥号“文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