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铣(1509年-1548年),字子重,浙江台州府黄岩县(今台州市黄岩区)人。曾贾之子。十二岁即出口成章,父经商结识江都(今扬州)好友,托友携江都延师授课,遂落籍江都。明代抗蒙名将。 [1]
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任福建长乐知县。后升御史,巡按辽东、山西,平定叛乱。明中叶,蒙古俺答控制漠南,拥有10万骑兵,多次入侵陕西、山西等地。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曾铣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军务,以数千之兵拒敌塞门,命参将李珍偷袭敌军马梁山大本营,俺答腹背受敌,溃不成军。 [1]
曾铣上《请复河套疏》,修筑大同西路、宣府东路边墙,主动出击河套,俘敌千计,拒绝俺答求和。世宗对收复河套信心不足,首辅夏言支持曾铣再上《重论复河套疏》。权臣严嵩为置政敌夏言于死地,向世宗进言收复河套会“轻启边衅”;并串通败将仇鸾,诬告曾铣掩败不奏,克军饷巨万;贿赂夏言,意求加官进爵。世宗罢免夏言,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一月,将曾铣逮回京师,三法司不敢以律论断,揣摩世宗意图,以交结近侍律斩,妻、子流二千里。曾铣临刑慨然赋诗“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危”,史称“天下闻而冤之”。后人将这个冤案编成戏曲《盘夫索夫》,成为名剧。隆庆元年(1567年)昭雪,追赠兵部尚书,谥襄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