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王先谦
王先谦(1842年—1917年),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清末民初教育家、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实业家。湖南长沙人。 [1] 王先谦于同治四年(1865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同治九年(1870年)后,多次担任地方乡试正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光绪六年(1880年),升任国子监祭酒。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1888年),外放授江苏学政,任满后请假回籍,专心讲学。先后任城南书院(1891—1893年)、岳麓书院(1894—1903年)山长。戊戌变法期间,为保守派领军人物。清末新政期间,担任过湖南师范馆馆长、学务公所议长、湖南铁路局名誉总理、湖南省咨议局会办等职。辛亥革命后,对时事不满,闭门著书。民国六年(1917年),逝世于长沙,享年七十六岁。 [2] 王先谦一生著述宏富,在经、史、子、集各传统学术取得丰硕成果。他治学重考据、校勘。编有《皇清经解续编》《十朝东华录》《续古文辞类纂》等。著有《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荀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等。诗文集有《虚受堂诗文集》。

人名:王先谦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

死亡时间: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王先谦《释名疏证补》研究

本文从训诂学、语源学的角度对《释名疏证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3月版)中王先谦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近人对湖湘文化代表人物王先谦多从生平、刻书、思想、政治等角度进行广泛地研究,很少有人从训诂学角度进行系统地研究。作为声训开山之作的《释名》,它汇校补注最好的注本是《释名疏证补》。而最新的相关著作中,大都没有深入系统地研究《释名疏证补》。因此从训诂学、语源学角度重新审视王先谦的研究,对促进湖湘文化研究不无裨益。本文共分四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简略介绍王先谦以及《释名疏证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同时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任务、意义以及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旨在分析、归纳《释名疏证补》中王先谦的汇校、补注。并通过对书中汇校和补注的形式和内容的分析,初步总结王先谦研究的方法。第三章基于王先谦在《释名疏证补》中新系联的同源词,从语源学角度探讨他研究的成就与贡献。王先谦在《释名疏证补》系源和推源中,补充理据,探求语源,并新系联部分同源词,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新系联的异词同源词显性和隐性同源词中。第四章总结《释名疏证补》汇校补注的价值,并分析王先谦研究由于音韵学发展历史局限带来... 

王先谦《汉书补注》研究

王先谦的《汉书补注》是《汉书》注释和研究中的重要著述,也是清代汉史研究的殿军之作。该书不仅全面继承了唐代颜师古《汉书注》的研究成果,而且汇集了唐以后至清末六十余家《汉书》研究成果,在很多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创见。成书体例完备,资料宏富,引证翔实,卓然而成为颜注后《汉书》注解集大成者,很有学习和研究的价值。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该书进行研究;第一、《汉书补注》所取得的成就,包括王先谦对颜师古注成果的全面继承、对颜注不足的校改和补充、以及王氏自己在颜注基础上的创新成果三个方面。第二、近现代学者对《汉书补注》的研究,包括对《补注》成果的继承、对《补注》不足的补充以及对其谬误的校改三个方面。全文从小学、错讹、制度、地理等等各个方面,全面总结该书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并试图分析其不足之处,探究其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