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石珤 又称 熊峰先生
石珤(bǎo)(公元1464——1528年),字邦彦,藁城人,明代诗人和教育家,代表作品《熊峰集》。因喜爱封龙山熊耳峰风景,所以别号熊峰,人称“熊峰先生”。

人名:石珤

别名:熊峰先生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中国明代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465

死亡时间:1528

祖籍:

出生地:河北藁城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石珤诗文研究

石珤是明中期茶陵派骨干人物,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以《易经》为家学渊源。因为人耿介清廉,石珤仕途非一帆风顺,三次乞归,其思想观念和文学观念皆受影响。石珤一生创作颇丰,但遗留下来的不多,可考的诗有728首,文128篇。据考证,其著作《熊峰集》有三个版本,一是《恒阳集》,现已失传;二是《熊峰先生文集四卷》;三是《熊峰先生诗集七卷文集三卷》。石珤自幼接受儒家思想,自觉传承儒家思想体系,维护礼制,提倡回归文治。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他将正心诚意作为体察世界的原则,体现在文学思想上则主张“诗生于心”。随着政局动荡,石珤自觉淡化身份意识,把幽逸怡然的精神追求放在首位,但又无法完全超然物外,因而在台阁文学与山林文学的创作中呈现矛盾状态。在诗歌创作上,石珤诗歌思想内容主要有山水记行、咏史怀古、讽喻和赠酬唱和等几类。在艺术特色上,石珤有师法杜甫之倾向,以丽写悲,用对比的方式带来双重的情感体验,从而营造出丽与悲相照应的多层次审美境界;诗风以悲慨为主,体现为英雄失路的悲怆和面对永恒时间而失落的生命意识。在散文创作上,石珤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区分不同的散文文体,并让它们承载不同的思想内容,呈现不同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