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结束了元末群雄逐鹿中原的战乱,从各路翘楚的争霸中脱颖而出,建立大明王朝,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随后出兵攻克大都,驱逐元朝皇室。明朝在经历明太祖、明惠帝、明成祖三朝的恢复发展以及明仁宗、明宣宗父子共创的“仁宣之治”,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败北远走的元末政权退局漠北之后继续与明朝分庭抗礼。正统十四(1449)年,瓦剌也先太师率军南侵,正值盛年的明英宗亲自率军出城作战。同年七月,在土木堡几近倾巢而出的明军由于高层指挥失误、物资供应不足、军士体力透支等原因惨败,英宗也不幸成为俘虏,被迫羁留蒙古长达一年之久,史称“土木之变”(亦称“己巳之变”)。这场惊天巨变使原本蒸蒸日上的明王朝由盛转衰,一度面临迁都南逃的不利局面。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一直都有后继王朝为前朝修史的传统,所以在英宗的儿子宪宗继位后,立即组织史官修纂前朝的实录。但在修纂实录时,发现朝中缺少英宗被俘瓦剌这一年的史料。因此,明宪宗下旨让曾经经历过北狩之事的大臣撰写相关书文上交朝廷,为史官修英宗实录提供资料。在此背景下,袁彬的《北征事迹》应运而生。《北征事迹》是由英宗北狩期间身边的侍从袁彬所著。本部史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