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李中 又称 谷平先生
明吉水(今属江西)人,字子庸。所居里名谷平,学者称谷平先生。正德进士,授工部主事。后任广东按察使、右布政使等,官至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主张使“理”与“心”合一,达到“心即理,理即心”的境界,反对“只言存天理”,而不言“全此心”。认为“理一分殊”,“所难者理一耳”,只有去“自私之蔽”,“则廓然大公,公则理一无间矣”。门人辑有《谷平日录》。(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人名:李中

别名:谷平先生

字: 子庸

号:

谥号:庄介

性别:男

所处时代:明朝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478

死亡时间:1542

祖籍:

出生地:吉安府吉水县(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广东右布政使

学位:

工作机构:

1514

>
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工部主事。
文化管理的领跑者——记义马煤业集团观音堂煤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中

<正>法国前文化部长朗格曾说:"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义马煤业集团观音堂煤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中超就是以文化管理带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领跑者。观音堂煤业公司是一个百年老矿,其前身民生煤矿由爱国将领、民族资本家张钫先生创办,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中国第一民族煤矿"。一百多年来,观音堂煤业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这里产生的一些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煤炭行业发展都有过深远的影 

李中诗歌校注

李中是五代南唐时期诗人,有《碧云集》三卷传世。李中着意作诗,咏史怀古,归隐田园,投赠送别,羁旅思乡,托物言志,建功立业,追逝悼亡。他对仕途充满渴望并不断尝试,同时安慰勉励友人不要归隐。可现实又常使他失望,他想归隐田园以求解脱,可是未能实现抱负又使他不甘心真的归隐,因此他一直在仕与隐之间徘徊。如此矛盾纠结的心态,导致李中悲壮慷慨诗作多,热情豪放诗作少,诗歌风格以凄苦萧瑟为主。李中善于炼字,并善于在奇丽的语言中蕴含丰富的感情。在他的诗歌中,易寻华美辞藻,也易寻典故运用。李中的一生都在为仕途奔波,常年处于一种颠沛流离的状态,诗人要承受的不仅是舟车劳顿的辛苦,更多的是壮志难酬给心灵带来的打击以及日渐衰败的时代特征给心灵带来的影响。这些情感,都在李中诗歌中得到体现,且呈现出孤独哀伤的特点。本论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是对李中诗歌的研究现状、《碧云集》的版本情况、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论述。第二部分是李中诗歌校注。这部分是在研究李中诗集现已收集到的版本的基础上,选择南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刊本《碧云集》这一善本作为底本,对李中诗歌进行校注。 

李中诗歌的情感世界与意象特征

李中是南唐留存作品比较多的一位诗人,有诗集《碧云集》传世。李中是南唐文学缘情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作品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着意作诗,珍惜友情,思亲忠君,恋故怀乡,感时伤怀,关心百姓。他对仕途充满向往并不断努力,同时积极鼓励朋友。现实又常常使他感到失意彷徨,因此他向往归隐以寻求解脱。难以泯灭的用世之心和令人失望的现实,使李中时常在仕进与归隐之间徘徊。李中诗歌主要运用白描手法,追求精确和具体的写实倾向,往往从极细微处感受体认。李中诗歌一方面运用常见的自然意象,如月、雨等,表现出闲淡自然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又通过书、剑等蕴含着文人雅趣的社会意象,既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和抱负,又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抗争。李中诗歌中既有不得志的苦闷失意,又有劝勉朋友的明朗乐观;既表现出羁旅漂泊的愁苦哀叹,又有与朋友一起饮酒作诗的逍遥自在;既有无可奈何的自嘲,又有恬然自适的淡泊。他的诗歌多描写个人情思,视野内向,感情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