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讷亲(?—1749)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纽祜禄氏。遏必隆之孙。雍正间,为御前大臣,军机处行走。乾隆帝即位,与鄂尔泰、张廷玉共辅政,号“总理大臣”。历任镶白旗、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和领侍卫内大臣、兵部及吏部尚书、军机大臣等。九年(1744),查阅河南、江苏、安徽、山东一路营伍,并勘察河工海塘,便道查天津河间赈务,屡有建言。虽操守廉洁却刚愎自用。十年,充五朝国史馆总裁,寻晋保和殿大学士,后充玉牒馆总裁。十二年(1747),因总督张广泗镇压大金川(今四川境内)土司莎罗奔久无功,受命驰往经略军务,因身图安逸,畏缩不前,屡败,革经略职,赴北路军营。旋为诸王大臣所劾,被逮问拘禁。十四年(1749),被正法。(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995-12)
讷亲(1708-1749),姓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额亦都曾孙,遏必隆之孙,领侍卫内大臣音德第三子。(按《镶黄旗满洲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 41 册 59页),讷亲生于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二日酉时。)(来源:《清代大学士传稿(1636—1795)》 马子木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p258.)
庆桂(1737—1816)姓章佳氏,镶黄旗满洲人。尹继善第4子。乾隆二十年(1755),以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历内阁学士、副都统、参赞大臣、将军、都统,擢工部,调兵部尚书,署理甘肃总督。五十七年,击退廓尔喀入侵事平,予十五功臣。是年,赴浙江办案。嘉庆四年(1799),调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直军机,寻授内大臣、文渊阁大学士,总理刑部事务。晋太子太傅。十一年,授领侍卫内大臣,晋太子太师。十五年,纂辑《平定三省邪匪方略》告成。十八年,年老,原品休致,谥文恪。(来源:满族大辞典, 1990-05)
顾邦英:生卒年不详,清代人,字洛耆,汉军旗人。乾隆九年(1744)举人,官怀柔知县。能书擅画,尤擅画马。亦能诗,有《云川诗稿》。《八旗画录》、《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收录。(来源:罗春政 赵东昱·《关东书画名家辞典》:万卷出版公司,2006年10月第1版)
朱权(1378—1448)明文学家。自号臞仙、大明奇士,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明宗室。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为宁王。建文时,为燕王朱棣所执,随军为草檄,燕王许以靖难兵成,中分天下。及燕王即帝位,封于南昌。永乐前后,王室互相残杀,猜忌之事频频,朱权自危,乃寄情于戏曲,以示无野心而自保,日与文学士相往还。谥献,故后世称宁献王。留心史籍,诸子百家、释、老、卜、筮、修炼等亦有涉猎。著杂剧十二种,今存《大罗天》、《私奔相如》二种,《勘妒妇》、《辩三教》、《客窗夜话》、《烟花判》、《白日飞升》、《瑶天笙鹤》、《杨娭复落娼》、《九合诸侯》、《肃清瀚海》、《豫章三害》十种均佚。传奇《荆钗记》一说亦为其所作。所著《太和正音谱》不仅保留了许多戏曲史料和曲谱,还是我国第一部戏曲理论专著。研究戏曲的作品,还有《务头集韵》、《琼林雅韵》二种。史学著作有《汉唐秘史》和《通鉴博论》,此外还有《采芝吟》、《文谱》、《诗谱》、《异域志》、《寿域神方》等著作。生平事迹见《明史》卷一一七、《国朝献征录》卷一、《列朝诗集小传》乾集下。(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1997-07)
扈尔汉(1576—1623)后金将领、五大臣之一。满族。佟佳氏。太祖努尔哈赤赐姓觉罗氏。扈喇虎子。世居雅尔古寨,随父归附努尔哈赤后,隶正白旗满洲。为努尔哈赤收作养子。授一等大臣。感太祖养育恩,战则奋勇,多立战功。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从舒尔哈齐贝勒率兵往迎瓦尔喀部斐悠城长策穆特赫及新附居民,于乌碣岩败乌拉部阻截兵。随巴雅喇贝勒讨伐东海窝集部。三十七年,攻取瑚叶路(前苏联东海滨省境内达乌河流域),以功赐号达尔汉。三十九年(1611),与额驸何和理征虎尔哈路。四十一年,从灭乌拉部有功。后金天命元年(1616),与安费扬古讨东海萨哈连部,收抚江南、北40余寨。招降使犬、诺罗(挠力河流域,今宝清县一带)、锡拉忻(挠力河支流七星河流域)诸部。同年,与额亦都、何和理、费英东、安费扬古为理政五大臣。四年(1619),大败明军于萨尔浒、尚间崖和阿布达里岗(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道沟岭)。五年,于沈阳城外击败明总兵贺世贤军,授一等总兵官。七年,缘事降为副将。八年十月,卒。(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995-12)
常喀尼墨尔根次子索尔果。索尔果为苏完部长,有子十人,其族最盛。 (来源: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明浙江浦江人,字叔鲁。郑濂从弟。洪武三十年,以人才征,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福彭(1708—1748)清宗室。镶红旗满洲人。雍正初袭多罗平郡王,历官右宗正,署理镶蓝旗满洲都统兼军机大臣,充玉牒馆总裁。十一年(1732),授定边大将军,率军进攻噶尔丹策零,因军中缺马,将自有马500匹无偿送军前备用。十三年,率军驻守巴里坤,于额尔德尼昭北筑城屯兵。乾隆朝官至正白旗、正黄旗满洲都统,议政大臣。(来源:满族大辞典, 1990-05)
明思宗(1611—1644)又称庄烈帝,即朱由检。明代皇帝。公元1627—1644年在位。光宗子,熹宗弟。天启七年(1627)以信王即帝位。年号崇祯。执政初期,逐杀魏忠贤、客氏等,定逆案,罢黜阉党,起用东林党人。后因朝臣朋比,复信任宦官。多疑而自信,崇祯三年(1630)冤杀蓟辽督师袁崇焕,致使边事日坏。因财政日绌,增派剿饷、练饷,镇压农民起义。屡下“罪己诏”,但口惠而实不至。关外清军日逼,内地农民军日盛,渐难支撑。十七年,李自成农民军克北京,自缢于万岁山(今北京景山)。葬昌平田贵妃墓(即思陵)。清入关后,谥为端皇帝,庙号怀宗,后改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政权上庙号为思宗,后改为毅宗。(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明熹宗(1605—1627)即朱由校。明代皇帝。公元1620—1627年在位。光宗子。泰昌元年(1620)即位。年号天启。时辽东屡败于后金(清),白莲教揭竿于山东,奢崇明、安邦彦起事于西南,而仍然好声色犬马。宠信乳母客氏和太监魏忠贤,纵之屡兴大狱,残酷迫害东林党人。天启六年(1626),遂爆发陕西流民起义。次年病卒,葬德陵。(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