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高培,清康熙年间江苏常熟人,字稜原,号西畴,一号西溪,精楷书。是明代藏书家毛晋(1599-1659年)的女婿。隐湖毛氏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刻书家,常熟人,所录罕见秘笈,缮写精良,后人称“毛钞”。印书特制的纸被后人称为“毛边纸”。
元代雕塑家。字秉元。蓟州宝坻(今天津)人。先为道人,后忽必烈赐文阁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监卿,时称“刘正奉”。精于雕塑。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载:“元都胜境在弘仁寺西,建于元,相传为刘元塑像。飞殿乃玉皇大帝,右殿塑三清,仪容肃穆,道气深沉,左殿塑三元帝君,上元执簿侧首而问,若有所疑,一吏跪地而答甚战慄,一堂之中;皆若悚听,真称绝艺。”1317年,刘元奉旨塑青塔寺山门内四天王,1318年,塑香山寺四天王,阁下毗卢佛两旁各加塑菩萨一尊。曾随阿尼哥学两天梵相。为元大都(今北京市)东岳庙塑仁圣帝像及旁立侍女、中侍、丞相、介士、炳灵公、道士、仙官、武士、将军等。传宝坻广济寺的三大士像及诸天神也是刘元手塑。(来源:中国历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 1994-01)
励宗万(1705-1759)清直隶静海(今河北静海)人。字滋大,号衣园,又号竹溪、子大、信天居士。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入翰林,年才十七。历宫刑部侍郎。以画供奉内廷,兼工山水、花鸟,尤工书。与张照齐名,称“南张北励”。富藏图书。著有《京城古迹考》、《衣园遗稿》、《青箱堂集》等。《京城古迹考》为宗万钞本,书法老练工整。室名“清箱堂”、“教忠堂”。藏印有“臣宗万”、“静海励氏”、“竹溪居士”、“竹溪珍玩”、“衣园藏真”、“衣园珍藏”、“衣园图书”、“书巢”、“衣园审定”、“教忠堂藏”等。(来源:历代藏书家辞典,1991-10)
[元]字克敬,三山(今福州)人。善画枯木竹石。《书画史》
张文耀,天津汉沽寨上人,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因在弟兄中排行第四,故乡里人尊称为耀四爷。
[清]字金城,号冕西,永宁(今四川叙永)人,在书法上颇有造诣。
高濂(约1538-约1590)明文学家。字深甫,号瑞南道人、湖上桃花渔,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曾任鸿胪寺官,万历时居杭州。工诗文词曲,又善鉴赏书画文物。其美学观点,注重艺术和文物的鉴赏,提出关于“闲”这一范畴,认为“闲可以养性,可以悦心,可以怡生安寿,斯得其闲矣”。反对那些“徒尸居肉食,无所事事”和“闲而博奕樗蒲”的闲暇观,强调以考钟鼎卣彝、书画法帖、窑玉古玩、文房器具为审美享受,或焚香鼓琴、栽花种竹,超出尘世、受用清福的闲暇观。又认为各种文物,“皆宇宙间神奇秘宝,终为造化收拾,安得流落尘世”。又说:“古云‘玩物丧志’,此非丧志物也。”(《燕闲清赏笺·叙古诸品宝玩》)提出以“天趣”、“人趣”、“物趣”作为审美范畴,认为三趣齐备,才是好画。“天趣者,神是也;人趣者,生是也;物趣者,形似是也。”强调绘画形似与神似的相互关系,指出“神在形似之外,而形在神气之中”,“求神似于形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又从审美接受的角度,对“天趣”、“人趣”、“物趣”的审美效应作了概括,指出“生神取自远望,为天趣也”,“形似得於近观,人趣也”,至于物趣,则徒有形似,而无生动的联想,“故图画张挂以远望之,山川徒具峻削而无烟峦之润,林树徒作层叠而无摇动之风,人物徒肖尸居壁立而无语言顾盼、步履转折之容,花鸟徒具羽毛文彩、颜色锦簇而无若飞若鸣、若香若湿之想,皆谓之无神。四者无可指摘,玩之俨然形具,此谓得物趣也。”(同上《论画》)反映其重视神似和活跃的生命感的美学主张。著有《燕闲清赏笺》和《雅尚斋诗草》初二集,又有《玉簪记》、《节孝记》传奇各一本,《节孝记》一作马瑞兰作;又著有《遵生八笺》十九卷。(来源:中华美学大词典, 2000-05)
曹锜,字穉云,一作西青,仁和(今杭州)人,善花卉,有华嵒意。
[清]字文玉,松江(今属上海市)人。南雍孙。山水人物,不失祖法。尝补陈洪绶三星图尤具其妙。观者谓其点染之妙,栩栩欲活,神气畅朗,若从蓬、瀛中来。自食于画者六十余年。
精医术,工画山水及松石。《海上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