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齐召南(1703年-1768年),字次风,号琼台,晚号息园。浙江天台人。清代地理学家。幼有神童之称,精于舆地之学,又善书法。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乡试中副车,雍正十一年(1733年),举博学鸿词,以副榜贡生被荐。乾隆元年(1736年),召试于保和殿,钦定二等第十名,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次年参修《大清一统志》。乾隆六年(1741年),撰《外藩书》。乾隆十二年(1747年),充《续文献通考》副总裁。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完成最重要的作品《水道提纲》28卷。另著有《宝纶堂集古录》《宝纶堂文钞诗钞》《齐太史移居集》《琼台集》《历代帝王年表》《后汉公卿表》等。
陈俊(881年-1324年),字俊,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人,生于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卒于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享年443岁,是历史记载中最长寿的人。 (以上记载改自清乾隆十三年《永泰县志》12卷)
金忠(?-1431年10月5日),原名也先土干(一译额森托噶 )。明朝将领,元世祖时太保、恒阳王也先不花六世孙。金忠原为东蒙古(鞑靼部)领主,以凶悍狡黠闻名。因受明廷册封为都督,且常与明廷往来,故为太师阿鲁台所忌。明成祖发动第四次北伐时,金忠率妻子部属归降,获成祖赐名,封忠勇王,备受宠遇。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金忠担任前锋,参与第五次北伐。明仁宗即位后,加太子太保,食双俸。宣德三年(1428年),随明宣宗征兀良哈,颇有战功。次年,加太保。宣德六年(1431年),金忠去世,获赐祭葬。
赵羾(1364—1436),字云翰,山西夏县人,后徙河南祥符县。明朝人,官至兵部尚书。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湖广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汉族。明朝将领、军事家。 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起家保定推官,迁监察御史。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授右副都御史、巡按辽东,请求屯田。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出任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招集流亡,整肃军令,制造兵器,浚壕缮城,巩固守备。明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再任辽东经略,与广宁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败,坐罪下狱,卷入党争。天启五年(1625年),坐罪处死,时年五十七岁, 崇祯二年(1629年),得以恢复官爵,谥号襄愍,有《熊襄愍公集》。
李善长(1314年~1390年),男,汉族,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时年七十七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李仪,涿人。永乐年间担任户部主事。明英宗时,因被弹劾处死。
朱纯臣(?-1644),明末贵族,世袭成国公。祖上为朱能,靖难名将,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封成国公,死后追封东平王。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崇祯写下诏书,命驸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朱纯臣献齐化门(即朝阳门),与陈演上表劝进。后被李自成处死。
爱新觉罗·承志(1843年11月6日—1883年1月2日),清朝宗室,满洲镶蓝旗人,清朝第五位郑亲王,郑亲王系第十四代家主,和硕简恪亲王丰讷亨侄曾孙,追封郑亲王经讷亨之曾孙,追封郑亲王伊丰额之孙,追封郑亲王西朗阿第三子。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九月十五日子时生,母为妾郑氏,郑永寿之女。 道光二十九年(1829年)二月袭不入八分辅国公;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因时任郑亲王端华因案被处死,故郑亲王爵位由端华之族弟承志承袭。郑亲王爵位由端华曾祖父简恪亲王丰讷亨一系转至其胞弟经讷亨一系。承志与端华两人的曾祖父为同胞兄弟。 同治十一年(1872年)因案革爵圈禁。 光绪八年(1883年)壬午十一月二十四日申时卒,年40岁。
富珠哩,同元、四,署阿克苏办,三、六,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