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世贵,读音为shì guì,汉语词语,意思是世代显贵。出自晋·葛洪《抱朴子·刺骄》。
直隶大城(今河北省大城县)北赵扶村人,顺治三年进士,历任户科给事中、兵科右给事中、兵科左给事中、山西河东道副使、河南盐驿道参议、湖广按察使、江西布政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吏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职。
玉麟(1766—1833年),哈达纳喇氏,字子振,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大臣。 乾隆六十年(1795)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自请出任伊犁将军,治理新疆。卒赠太保,谥文恭,入祀贤良祠。
魏正,宋朝魏能之子,被朝廷录用为阁门祗候。
龙章,字公绚,京兆(今西安)人,北宋画家。事见《宋朝名画评》。
陈鸿,生卒年不详,字大亮,唐代小说家。唐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登太常第。曾任太常博士﹑虞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职。长庆元年(821)﹐太和公主远嫁回鹘﹐他曾充赴回鹘婚礼使判官。唐文宗大和三年,官尚书主客郎中。尝自称“少学乎史氏﹐志在编年”(《大统记序》)﹐曾以七年之力﹐撰编年史《大统记》30卷﹐今不传。《全唐文》存其文3篇。
陈翥(982年~1061年),北宋著名科学家。字风翔,号虚斋、咸聱子、桐竹君,江东路池州铜陵县(今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贵上耆土桥(今钟鸣镇)人。5岁读书,14岁入县学,曾有悬梁苦读跻身科举的愿望。后因父亲早逝、兄弟不和兼自身患病十余年之故,至40岁时,方“志愿相畔,甘为布衣,乐道安贫”,一面闭门苦读,一面参与耕作,坚持不辍。60岁时,他在家中数亩山地植桐树(泡桐)数百株专事研究,除悉心钻研前人有关著作外,还“召山叟,访场师”,尤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北宋皇佑年间(1049年~1053年)撰成《桐谱》书稿约1.6万字, 此书系世界上最早记述桐树栽培的科学技术著作。平生著有天文、地理、儒、释、农、医、卜算之书,共 26 部 182 卷,又有 10 图。陈翥是中国林学史上亦是世界林学史上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赵珣,赵振子,雄州归信人。年十六,仁宗召试便殿,授三班借职。景祐中,有言珣艺益进,且习书史。复召见阅武伎,又试策略于中书,条对数千言。自殿直进阁门祗候,未几,除濠州兵马都监。
裘行简(1754-1806)字敬之,江西新建人,尚书裘曰修子,清朝大臣。乾隆四十年,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迁侍读。四十九年,从大学士阿桂剿甘肃石峰堡回匪,复从察治河南睢州河工。五十年,出为山西宁武知府,调平阳,因亲老,自请改京秩,补户部员外郎,仍直军机。累迁太仆寺少卿。又任内阁侍读学士、河南布政使、江宁布政使、福建布政使(福建藩司)(署)、福建布政使、直隶布政使、按察使(兼署、直隶总督(护理)、兵部侍郎衔(兵部侍郎)、直隶总督(署理)等职务。 
董诰(1740年-1818年),字雅伦,号蔗林,浙江省杭州府富阳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清代大臣、书画家。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 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举,隔年会试,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帝将其改为二甲第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嘉庆四年(1799),董诰六十岁,以从庶吉士、编修、工部侍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擢为文华殿大学士(即宰相),首席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钦赐“紫禁城骑马”。直军机先后四十年。董诰精书法,善绘画,更通晓军事。他五次归还故里,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为邻里称道。董诰卒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终年七十九岁。 董诰死后六天,嘉庆帝亲临祭奠,赠太傅,赐谥号文恭,入祀贤良祠。嘉庆亲写哀诗“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田庄”,并亲自拨款建立“董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