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卢思道(535年~586年),字子行,小字释奴,范阳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齐到隋朝大臣、著名诗人,隐士卢道亮之子。 出身范阳卢氏北祖大房。聪明善辩,发奋读书,师从邢邵。北齐建立,任给事黄门侍郎。文宣帝高洋去世,撰写挽歌,人称“八米卢郎”。北齐灭亡,投降北周,授仪同三司。隋初,历任武阳郡太守、散骑侍郎。隋开皇六年(586年),去世,时年五十二岁。诗作承袭齐梁余风,“情思颇为寥落”。作品辑有《卢武阳集》,七言诗《从军行》流传。 
王鸣盛(1722年7月4日 —1798年1月18日),清代官员、史学家、经学家、考据学家。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号西江、西沚居士。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上海市嘉定区)人。官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以汉学考证方法治史,为“吴派”考据学大师。撰《十七史商榷》百卷,为传世之作。另有《耕养斋诗文集》《西沚居士集》等著作。 
张嵩 ,生卒年不详字号不详,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朝将领。进士及第,进入安西地区工作,累迁安西都护,挫败吐蕃包围小勃律的行动。累迁太原尹,册封南阳郡公,卒于任上。
宋显(?-公元574年),字仲华,敦煌郡效谷县(今甘肃安西县)人。 北魏、东魏、北齐将领。初随太原王尔朱荣,擢为长流参军,迁襄垣太守。从平元颢之乱,迁晋州刺史。归顺大行台高欢,从讨樊子鹄叛乱,拜西兖州刺史。梁州投降西魏时,击败西魏援军,拜仪同三司。武平四年,参加河阴之战,战死于行阵,追赠司空公。 
孙成 ,字退思,孙逖子,潞州涉县人。以父荫累授云阳、长安尉,历监察御史,转殿中。陇右副元帅李抱玉奏充掌书记,入为屯田、司勋二员外郎。丁母丧免,终制,出为洛阳令,转长安令。时兄宿为华州刺史,因失火惊惧成喑病。成素孝悌,苍黄请急,不俟报而趋华。代宗嘉之,叹曰:“急难之切,观过知仁。”历仓部郎中、京兆少尹。出为信州刺史,有惠政,郡人请立碑颂德,优诏褒美。转苏州刺史。贞元四年,改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五年卒。 唐代桂州刺史孙成被封为“乐安县开国男”和“乐安孝男”(《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之《孙成墓志》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138] 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150]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148-149] (概述图参考资料 )
厉鹗(1692年6月16日-1752年10月17日),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江西词派的首提者。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此后,终身未仕。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在词派问题上,他推崇姜夔、张炎等人为首的宋词南宗,贬低辛弃疾等人的北宗。厉鹗以“清”与“雅”作为词好坏的标准。他主张在艺术特点上,词应该是幽隽清绮,婉约淡冷;作品蕴意上,词要适度表达作者纯正的情感,寄以不含俗态的清高志性。他与查为仁合编的《绝妙好词笺》成为继朱彝尊《词综》之后推崇南宋词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另外,厉鹗也长于写诗,特别是五言诗。《清代学者象传》中称其:“为诗精深峭洁,截断众流,于新城(王士祯)、秀水(朱彝尊)外自树一帜。”厉鹗读书搜奇嗜博,钩深摘异,尤熟于宋元以后的掌故。厉鹗著有《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辽史拾遗》《东城杂记》《南宋杂事诗》等书。其中《南宋杂事诗》一书,采诸书为之注,征引浩博,为考史事者所重。 厉鹗是当代著名外交家、国际法泰斗厉声教的先祖,杭州厉氏家族一世祖。 
刘庆(78年—107年2月1日),东汉清河王,汉章帝刘炟第三子,生母为宋贵人,是汉安帝刘祜的父亲,被汉安帝追尊为“孝德皇”。
刘恺(?~约124年),字伯豫,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东汉宗室大臣,汉宣帝刘询五世孙,楚孝王刘嚣玄孙,居巢侯刘般子。不愿袭爵,隐居逃避。侍中贾逵举荐下,入朝为郎,迁侍中,风行备受仰慕,迁步兵校尉。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迁宗正卿、侍中、长水校尉。汉安帝永初元年,代周章为太常。六年,代张敏为司空。元初二年,代夏勤为司徒,在任五年,称病辞职。为尚书陈忠所荐,拜太尉。在任三年,因病致仕,岁余去世。
刘夔,字道元,自号北山居士,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补广德军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