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傅常(1887—1947),字真吾,潼南县大佛乡人(现潼南区梓潼街道),清秀才。
傅寅(1148-1215),字同叔,南宋义乌双林乡(今义乌市佛堂镇嵇亭村一带)人,因讲学于杏溪,故称为“杏溪先生”。
侯峒曾(1591年10月1日—1645年8月24日),字豫瞻,号广成,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闵行区)人,祖籍苏州府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 雅好诗文,能书法。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经元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进士,授南京武选主事。为政有声,刚正不阿。与徐石麒、陈洪谧称“南都三清”,官至顺天府丞,未赴而京师亡。弘光元年闰六月十七日(公元1645年8月8日),剃发令下,嘉定民众起义抗清,其与黄淳耀被推为首领。坚守十余日,至七月四日(8月24日)城破,与二子投叶池殉国。南明绍宗赠兵部尚书,谥“文忠”。明监国鲁王赠左都御史,谥“忠烈”。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赐谥“忠节”。
陈抟(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另说在今亳州市 )(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人 。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后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号“白云先生”。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端拱二年(989年)七月,去世于华山张超谷,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张云卿,清末民初著名曲师,精于笛艺。排行第二,身世凄苦,人称“苦二”(后来又讹为柯二),苏州人。得清末苏州名曲师殷溎深真传,曲、笛造诣甚高。据俞振飞先生说:“我几十年间所见的笛师,以张云卿为最好。”他是文盲,其手抄曲谱,仅有工尺,而用笔帽打成一个个圆圈来替代曲文,但记忆力特强,给人拍曲、背曲,整个戏的唱词、念白全都不差分毫。
张师正,名思政,字不疑,襄国(今邢台市)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约宋仁宗嘉佑中前后在世。擢甲科,得太常博士。
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仲实。张诜孙,叶梦得弟子。绍兴(1131—1162)初为崇德县丞。十三年知临海县,尤有善政。词翰尤妙,推重一时。
开封人,字积之。从军为小校。从征安南,次富良江,褰裳先济,众随之,蛮遁走。历京西、泾原将,知绥德、怀宁、顺宁军等六城,将兵取宥州,破夏人于大吴神流堆。,累迁开德、河阳马步军副总管。卒年七十三。谥荣毅。
张整,字成伯,亳州酂阳(今永城市酂阳乡)人。初隶皇城司御龙籍,补供奉官,为利、文州都巡检使。边夷岁钞省地,吏习不与校,至反遗之物,留久乃去。整恶其贪暴无已,密募死士,时其来,掩击几尽。有司劾生事,神宗壮之,不问。
张奂(104-181年),字然明,凉州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省安西县)人。东汉时期名将、学者,“凉州三明”之一,书法家张芝的父亲。 早年师从太尉朱宠,研习《欧阳尚书》,自行删减《牟氏章句》。汉桓帝时,举贤良出身,对策第一,授议郎,历任安定都尉、武威太守、度辽将军、护匈奴中郎将等职。多次赢得对外战争,招抚外族,促进边境和平,功勋卓著。汉灵帝即位,迁大司农,受到宦官集团利用,讨伐大将军窦武。事后,上疏为窦武等人伸冤。累迁太常卿,辞官归乡,授课著书,不再出仕。 光和四年(181年),张奂去世,时年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