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李安仁(Li Anren),观州蓚人,任恒州刺史。
李守信(1892年—1970年5月),男,蒙古族,生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青年时即加入热河省地方武装,曾任营长、团长,同时又以“信”字为号聚匪为害地方,成为热河地区恶名昭彰的匪首。1933年,日军进犯热河,李守信率部投敌。先后任“热河游击司令”、“察东警备军司令”等伪职,在日军的驱使下进犯察哈尔地区,与抗日武装作战。1936年5月,经日本关东军授意,参加了以德王为首的伪蒙古军政府,任伪蒙古军总司令;1938年,出任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副主席。 1945年日本投降后,随德王赴重庆晋谒蒋介石,被任命为“第10路军总司令”、“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等职。内战爆发后,受命到内蒙古东部地区招纳旧部,组织武装,配合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1947年,其部众被人民解放军全歼于开鲁,他逃往北平,后又辗转到台湾。1949年,返回内蒙古,追随德王在阿拉善旗参与组织“蒙古自治政府”的活动。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后,又出逃至蒙古国,于1950年被逮捕并引渡回国受审。1964年,获人民政府特赦,被安置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任馆员。1970年5月,在呼和浩特病逝,终年78岁。
李士彬,北宋将领,金明寨部都监。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3月,西夏李元昊遣人诈降李士彬,并佯败于李士彬以骄其志。而后以降卒为内应突袭金明寨,一举攻破,并俘虏李士彬。
李受,出生于长沙之浏阳,历任右谏议大夫、天章阁待制兼侍读,龙图阁直学士,刑部侍郎,工部尚书。
李元方(619年-629年),唐高祖李渊第九子,生于武德二年(619年),母张氏。高祖武德四年四月二十七日(621年5月23日),封为周王,同时受封的还有郑王、宋王、荆王、滕王。李元方逝世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年十岁,无子,国除。
李元亮(?-1761年),汉军镶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李侍尧父。雍正七年(1729年)任正白旗汉军副都统。
[约公元一一三八年前后在世]字周卿,济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金熙宗天眷初前后在世。宣和末,擢第及第后,朝中曾有人劝他参劾童贯,说这样可以直接升至馆职,被他婉言谢绝。金兵破洛州,被缚见元帅,诱之使降;之翰辞情慷慨,自分一死。帅怜之,邃被录用。后守宁州,坐事除名。遇赦复官,终于东平谇。之翰著有《漆园集》。《中州集》辛集第八中录其诗四首(《全金诗》卷九同),其中《题密云州学壁》一诗结尾“因忆林泉归去好,一灯幽梦绕春潭”两句抒发了其故园之思。
李之才(980年-1045年),字挺之,山东青州(今山东青州)人,精于《易》学。 [1] 曾师从穆修学《易》,后为邵雍师。宋仁宗天圣八年 (1030年)同进士出身。开始做官是担任卫州获嘉的主簿,并暂时代理共城令,后调孟州司法参军,又辟为泽州签署判官,后辞官服母丧,服罢丧的庆历五年(1045年)二月,暴卒于怀州官舍,时年65岁。
朱辂(1070-1128)字国器,宋朝桂阳县大塘(今汝城县城郊乡锦堂村)人,生于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哲宗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湘阴县尉,湘阴知县、善化知县、开封长垣知县、邵阳州副职(州同知)、秀州司录通判、广西机幕、柳州知州、邵州知州、桂阳监使等十任,官至左中大夫。先后荐文官五十四人。
朱赓(1535年8月12日-1609年1月4日),字少钦,号金庭,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朝内阁首辅。 朱赓出生官宦之家,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其父公节曾任泰州知州。朱赓十七岁“取冠诸生”,嘉靖四十年(1561)举于乡,穆宗隆庆二年(1568)登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六年(1578)以侍读为日讲官,历礼部左、右侍郎,累官礼部尚书。 [1] 万历二十九年,朱赓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参与机务,上疏极陈矿税之害,又与沈一贯、沈鲤共献“守成、遣使、权宜”三论。三十四年,辅臣沈鲤、沈一贯去位,朱赓独当国,其时已七十有二,朝政日驰,中外解体,赓疏揭月数上,但十不能一下。后御史宋焘、给事中汪若霖相继弹劾朱赓,但不成,先后见黜。朱赓于三十六年病,乞休,十一月卒于官,年七十四岁,卒后赠太保,谥文懿。亦工诗文,著有《文懿公集》十二卷,《四库全书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