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宋白(936-1012年),字太素,大名府肥乡县(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北宋大臣、文学家。出身广平宋氏,善于属文。建隆二年,进士及第。乾德初年,授著作佐郎。宋太宗时期,历任左拾遗、兖州知州、史馆修撰、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学问宏博,三次负责贡举,预修《宋太祖实录》,编纂《文苑英华》,累迁礼兵二部尚书。大中祥符五年,时年七十七岁,赠左仆射,谥号文宪,著有《宋文宪公词》百首传世。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授蒲城县知县,著有《取此居文集》、《偶成轩集草》等。周正曾来崂山游览太平宫等处,留有五言古诗《太平宫》。
吕琦(894-943年),字号不详,幽州安次(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五代时期大臣。俊美丰仪,颇有气度,投靠后唐庄宗,担任军事判官,步入仕途。天成初年,担任殿中待御史,仁厚宽容。后唐废帝即位,担任知制诰、给事中、枢密直学士、御史中丞、端明殿学士。后晋高祖即位,担任秘书监,历任礼、刑、户、兵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去世,时年五十岁。
刘邦(前256年 /前247年 -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3-5]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早年不事生产 。秦朝建立后,出任沛县泗水亭长。后因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 ,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武安侯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 ,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 。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 他能够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西楚霸王项羽的力量,最终击杀项羽,于汉五年(前202年)赢得楚汉之争 ,统一天下。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14-15] ,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称帝后,刘邦陆续消灭臧荼、韩王信、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 ,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同时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 ,恢复社会经济,安抚人民,稳定统治 。开放边境关市,缓和汉匈关系。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在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19-20] 。历代史家对刘邦多有称赞。毛泽东评价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21-22] (概述内图片来源[272] )
自幼秉承军家人庭训,崇文尚武,练就文武艺,贡献帝王家。据《安福所志》载:宋绍兴四年(1134),南阳德安府制置使杨太与刘豫通作乱,顺汉水而下,蹈襄阳六郡。朝廷令岳武穆岳飞领兵征讨。时颖川陈镇为岳飞麾下之义勇谋士。岳飞遂令陈镇调酉水所军民1200人诸峒蛮兵千余之众,统领助战,不数月襄阳六郡悉平,陈战功卓著。绍兴五年(1135),陈镇领兵作为先锋,随岳飞率领的数万大军镇压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由于酉水士兵与各峒蛮士兵,凶悍骁勇,善在本地作战,终于击败义军,廹使其首领杨幺赴水身亡,近20万起义军编入抗金大军。此役陈镇再立殊功,他以军功升任行军统制,册封威武将军,世袭罔替。其后班师回所驻守,兼管各峒蛮民,世守斯地,长控牛落隘,捍控土夷,后曾逢调贵州清平卫平叛,凯旋而归,仍回防安福砦,长期屯兵牛落隘,扼守永定至安福砦之官道,保一方平安,镇殁后人感其浩荡宗功,在牛落隘建庵祭祀。
徐锴(920年~974年),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字鼐臣,又字楚金。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父徐延休,官江都少尹,遂家其地,故一作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徐铉之弟。 徐锴幼聪颖,虽隆寒烈暑读书不少辍,善作文。精通文字学,仕于南唐,秘书省校书郎起家,后主李煜时,迁集贤殿学士,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时江东无人通晓此书,为此访徐锴,徐锴一一条答,无所遗忘。累官内史舍人。宋军围金陵,忧惧而卒,年五十五岁。 平生著述甚多,今仅存《说文解字系传》40卷(世称“小徐本”)、《说文解字韵谱》10卷。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绰,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武功西)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九世孙,与从兄苏亮并称为“二苏”。 苏绰年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得西魏权臣宇文泰信任。被宇文泰拜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助其改革制度。曾创制计账、户籍等法,精简冗员,设置屯田、乡官,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累升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封美阳伯。大统十二年(546年),苏绰因积劳成疾而病逝,年四十九。周明帝二年(558年),配享周太祖(宇文泰)庙庭。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追赠邳国公。
宋庆历年间,方会禅师于袁州(今江西萍乡)杨岐山普通寺大举临济、云门两家宗风,接化学人,门庭繁茂,蔚成一派。慧洪在《禅林僧宝传》卷中言:“杨岐天纵神悟,善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继承了临济宗正宗禅法,又综合了云门等派的禅风特色,且兼得马祖道一的大机、大用,故文政在为方会语录作序曰:“当时谓(怀)海得其(道一)大机,(希)运得其(道一)大用,兼而得者独会师欤 !”佛教史家称扬他的禅法“宗风如龙”。正是这种宗风,使得杨岐派在后世大为盛行,甚至有一统天下禅风之气象,其影响深传日本,著名的“疯佛祖”一休和尚是杨岐派弟子,杨岐宗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信徒过百万以上。在亚洲等很多国家皆有信徒,故有谓“杨岐灯盏明千古”。
王鉴(1598年~1677年),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南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四王”之一。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出生,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后任廉州府知府,世称“王廉州”。工画,早年由董其昌亲自传授,董其昌向王鉴表示“学画唯多仿古人”,“时从董宗伯、王奉常游,得见宋元诸名公墨迹”,与同族王时敏齐名,王时敏曾题王鉴画云:“廉州画出入宋元,士气作家俱备,一时鲜有敌手”。吴伟业将王时敏与董其昌、王鉴、李流芳、杨文骢、张学曾、程嘉燧、卞文瑜和邵弥合称为“画中九友”,并作《画中九友歌》。康熙十六年(1677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黄钺(1750年9月5日-—1841年8月16日),字左田,又名左君,号壹斋、左庶子,安徽芜湖人,清朝大臣,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是著名的教育家、画家、艺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