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钱淇 (清)字欣兹。嘉兴人。 
钱泰吉(1791—1863),本姓何,养于钱氏,遂改姓钱。字铺宜,号警石,别署深庐、冷斋,浙江嘉兴甘泉乡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藏书家。钱仪吉之从弟。
乾隆五十四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嘉庆三年,典四川乡试,督广西学政,回京,仍直军机。迁礼部郎中,调刑部,甚被眷遇。截取京察当外用,予升衔留任。十一年,诏嘉楷久直勤勉,以四五品京堂用。历太常寺少卿、光禄寺卿。十二年,京师旱,疏请循汉书求雨闭阳纵阴之说,停止正阳门外石路工程,诏“修省在实政,无事傅会五行”,罢其奏。迭命往河南、山西鞫狱,次第奏结,无枉纵。授河南布政使,
钱德洪(1496年—1574年),名宽,字洪甫,因避先世讳,以字行。号绪山。尝读《易》于灵绪山中,人称绪山先生。明朝中后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浙江余姚(现由宁波市代管)人。王阳明的学生,是王阳明之后儒家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于同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王龙溪齐名。 
郑经(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一名郑锦,字贤之、元之,号式天,昵称“锦舍”,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石井镇人。[1-2] 延平王郑成功长子,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袭封其父延平王的爵位。郑经曾经多次参与郑成功的战事。郑成功病逝承天府时,郑经人在厦门,闻叔父郑袭准备继位消息,在周全斌襄助下,前来台湾弭平郑袭,自称“招讨大将军世子”。但是由于郑氏内斗,导致康熙三年(1663年)清朝与荷兰联手进攻金门与厦门,金厦两岛陷,郑经便撤退台湾,将“东都”改为“东宁”,并伺机反攻福建。郑经在陈永华的辅政下,抚土民,通商贩,兴学校,进人才,定制度,境内大治。三藩之乱起,他与耿精忠勾结,西攻厦门、泉州,因清军平定三藩,事无成。 康熙十九年(1680年)返台后,纵情酒色,怠闻军政,将台湾事务均委与长子郑克臧与大臣陈永华。 康熙二十年(1681年)3月17日,郑经于台湾承天府去世,终年40岁,谥号文王。郑经继承了其父郑成功抗清遗志和海商事业,对开发台湾和对当地的经济、文化事业等方面做了突出贡献。 为中华民族开发台湾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概述图片来源:清人绘《郑经像》 )
郝天挺(1247年—1313年),字继先,号新斋,安肃州(今河北省徐水县)人。元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太保冀国公郝和尚拔都的儿子。 早年师从元好问,门荫入仕,起家宿卫。历任云南行省参知政事、汉中道廉访使、吏部尚书、江浙行省左丞。拥戴元武宗有功,拜中书左丞。元仁宗即位后,联合老臣共议大政,出任江西河南二省右丞、御史中丞,累迁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袭封冀国公。皇庆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七,获赠柱国、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谥号忠定,安葬于交城县。郝天挺文学造诣很高,擅长写诗,为师傅元好问所辑《唐诗鼓吹》作注,辑录宋、金、元三朝名人诗篇的《鼓吹续音》十二卷、《云南实录》五卷。
邵说[唐](约公元七六o年前后在世)字不详,相州安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肃宗上元元年前后在世。唐代学者,累官至太子詹事 。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 ,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贾辅(1191~1254),元代名臣、名将、藏书家。字元德。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人。仕金为蒲阴县令,升祁州刺史。入元后,迁镇国上将军。属于张柔麾下,任副元帅,广征南北,所向披靡。贾辅率领毛正卿、苑德重建保州城(今保定),1236年贾辅又建成万卷楼,在蒙古入主中原的情况下为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贾至(718—772),字幼邻,河南洛阳人 人。唐朝时期大臣,礼部尚书贾曾的儿子。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及第,授单父县尉。安禄山之乱后,从唐玄宗逃亡蜀郡,授中书舍人、知制诰,撰写传位册文。至德年间,贬为岳州司马。宝应初年,恢复官职,迁尚书左丞。广德初年,拜礼部侍郎,册封信都县伯,迁京兆尹、御史大夫。大历年间,担任兵部侍郎、右散骑常侍,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五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著有文集三十卷, 《唐才子传》有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