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陈孜,明人,字克和。永乐间以人材荐。试政行在兵部,为尚书张本所器重,授职方主事,章疏机务,多所咨决。时军政多弊,孜撰《军政条例》上之。
陈一鹗 (宋)字开相。永嘉人。绍兴二年进士。
锺繇(151-230年 ),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书法家。锺繇出身颍川钟氏。东汉时期,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封东武亭侯。后得到掌权的丞相曹操的信任,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被比为萧何。累迁前军师。曹操受封魏王时,任魏国大理卿、相国等职。曹魏建立后,拜廷尉卿,再迁升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明帝时晋升太傅,封定陵县侯。太和四年(230年),锺繇去世,谥号为“成” 。正始四年(243年),配享魏武帝曹操庙庭。锺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南朝庾肩吾评其书为“上品之上”;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神品”。 概述图片来源: 
钱即 ,字中道,吴越王诸孙也。第进士,为睦州推官。
释赞宁(公元919——1001年),《宋高僧传》的作者。祖籍渤海,隋末移居吴兴的清德县(今浙江境内)。俗家姓高,生于五代时期后梁贞明五年(公元919年)。后唐明宗天成年间(公元926——930年),他出家于杭州祥符寺,学南山《四分律》,为《毗尼》作注解,被人称为“律虎”。他博览群籍,三藏圣典,无不精通。吴越王钱椒对他十分敬重,任命他为两浙(浙东、浙西)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大师”。
郑用,明朝开国将领。曾作为先锋官随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攻克元大都(今北京)。
郑濂,字仲德,浦江(今属浙江)人。其家世代同居,几三百年。七世祖绮载《宋史·孝义传》。六传至文嗣,载《元史·孝友传》,又经几传至濂,濂受知于明太祖。建文帝赐书“孝义家”。其家法,代代以一人主家政。治家长久之道在于“谨守祖训,不听妇言”。有文融著《家范》行世。
郑浑(生卒年不详),字文公。开封(今河南开封南)人。汉末及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东汉名儒郑众曾孙、名士郑泰之弟。郑浑早年避乱淮南,后转投豫章太守华歆。又被曹操辟为掾属,历任下蔡县长、邵陵县令,任内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任左冯翊时,击杀扰乱郡县的梁兴,又击败作乱的山贼。历任上党太守、京兆尹、丞相掾属等职。曹丕称帝后,拜侍御史,加驸马都尉。先后任阳平、沛郡太守,任内兴修水利,使农田常年丰收,被百姓称为“郑陂”。后转任山阳和魏郡太守。魏明帝曹叡听闻郑浑的事迹之后,下诏将其政绩布告天下。官至将作大匠。卒年不详。郑浑为官清廉朴素,以至于妻儿都常忍饥挨冻。
郑浑(生卒年不详),字文公。开封(今河南开封南)人。汉末及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东汉名儒郑众曾孙、名士郑泰之弟。 郑浑早年避乱淮南,后转投豫章太守华歆。又被曹操辟为掾属,历任下蔡县长、邵陵县令,任内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任左冯翊时,击杀扰乱郡县的梁兴,又击败作乱的山贼。历任上党太守、京兆尹、丞相掾属等职。曹丕称帝后,拜侍御史,加驸马都尉。先后任阳平、沛郡太守,任内兴修水利,使农田常年丰收,被百姓称为“郑陂”。后转任山阳和魏郡太守。魏明帝曹叡听闻郑浑的事迹之后,下诏将其政绩布告天下。官至将作大匠。卒年不详。 郑浑为官清廉朴素,以至于妻儿都常忍饥挨冻。
郭经又名郭载生,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出生于潮阳县贵屿都坑仔村一书香门第。郭经幼年聪慧,七岁能背唐诗上百首,16岁考中秀才。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初,郭经获官费生,与萧公溥等9人东渡日本留学,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回国,被授予法政科举人,并派任湖南省会同县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