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荥阳郡中牟县(今河南省中牟县)人,西晋时期文学家,安平太守潘瑾的孙子,琅邪内史潘芘的儿子。 夙慧,有奇童之号。早辟司空太尉府。举秀才。出为河阳令,转怀县令。勤于政绩。负才不得志,作谣讽山涛、裴楷等为帝所亲遇者。杨骏辅政,引为太傅主簿。骏诛,除名。后累迁为给事黄门侍郎。性轻躁趋利,谄事贾谧,为“二十四友”之首。赵王司马伦执政,岳与伦亲信孙秀有宿怨,秀诬以谋反诛之。 岳美姿仪,少时出门,常为妇人投果满车而归。善诗赋,诗与陆机并称。今存《潘黄门集》辑本。
汪大经 ,(1741—1809)浙江秀水人,侨寓松江,字书年,号秋白,又号西村。贡生。工书画。有《借秋山居诗文钞》。
武华,字号不详,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隋朝大臣,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祖父。 隋朝时期,曾任东都洛阳郡丞。唐朝时期,随着孙女武则天地位的提升,获赠太尉、太原郡王,累封周王,谥号安成。 武则天建立武周后,追封皇帝,谥号文穆,庙号显祖。唐玄宗时期,废除武氏家庙,降为太原郡王。
武懿宗(641年—706年),字承美,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一代女皇武则天从侄,仓部郎中武元忠之子。 门荫入仕,调补太子右千牛备身、泽州司法、泉州司兵参军,迁都水监丞、六安县公,历任水衡都尉、司农卿、殿中监。天授年间,武则天改朝换代,册封河内郡王,拜右金吾卫大将军、宗正卿,迁洛州长史,出任魏汴同许四州刺史、营缮大匠,迁神兵军大总管,抵御北面异族。神龙初年,降封耿国公,转太子詹事、怀州刺史。 神龙二年,薨于长安,享年六十六,追赠特进。
杨骏(?~291年),字文长,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 [1] 。西晋初年权臣,外戚。东汉太尉杨震之后,晋武帝司马炎的岳父。 出身弘农杨氏。初为高陆县令,献女为晋武帝皇后,迁侍中、车骑将军、行太子太保、领前将军,封为临晋侯,联合尚书令杨珧、卫将军杨济势倾天下,时称“三杨”。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趁着晋武帝病重昏厥之时,联合武悼皇后篡改诏书,自封太尉、太傅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督促汝南王司马亮返回封地。自知没有威望,不顾傅祗、石崇、何攀等人劝谏,大开封赏以求收买人心 [2] 。大权独揽,执政严酷,刚愎自用,不纳良言,遍树亲党,疏远宗室。 永熙二年(公元291年),贾后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杨骏坐罪被杀,夷灭三族。
杨芳(1770年~1846年),字诚斋,贵州松桃人,晚清名将。杨芳在镇压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张格尔叛乱中屡立战功,官至甘肃提督、直隶提督、湖南提督、固原提督、四川提督、广西提督、太子太保、太子少傅,封二等果勇侯,绘像紫光阁,卒谥勤勇。
杨兴宗,生卒年均不详,约金熙宗天眷初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详。著有龙南集《中州集》传于世。
杨约,生卒年不详,南北朝后期至隋朝时期官员,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之子、司徒杨素之弟。 出身弘农杨氏。北周(557年-581年)末年,因为杨素有军功,被赐爵安成县公,拜上仪同三司。隋朝建立后,被隋文帝任命为长秋卿,升任大理少卿。 开皇(581年-600年)末年,晋王杨广想谋求太子之位,采用张衡、宇文述之计,拉拢杨约,以此说服权臣杨素,与之结盟,共同筹谋并成功推动隋文帝废黜杨勇。 仁寿四年(604年),杨广即位为隋炀帝,被拜为内史令,因为公务期间绕道祭拜杨素之墓而被弹劾免官,不久又复官为淅阳郡太守,不久被征召入京,于大业中期(607年到-614年) 去世。
杨琬 ,字佩贞,无锡人,知县夔生女,江西知县同邑秦恩普室。有《选云楼词》。
杨楫(生卒年不详),字通老,长溪县潋村(今秦屿冷城)人。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中进士,与杨方、杨简同为朱熹高足,时号“三杨”。   杨楫平生清廉有守,刚正不阿。任莆田县尉时,闽帅程叔达“移县括逃田”,杨楫屡次上疏指责其过失,叔达表面信服而心不悦,俟杨秩满至其府告辞时,叔达怒曰:“尉格帅命乎?”杨楫徐徐陈对,无所屈。于是被罢官而归。漕使林祈深感杨楫节直可钦,遂上 书朝廷荐举他。此后,杨楫官至司农寺簿。任职期间,他上札朝廷,力倡“进君子,退小人,勿徇左右之请,以重中书之权”,“奖廉静之操,禁奔竞之风”。其言深得朝中直臣赞许,遂“除国子博士,转少卿”。其时,台臣中有人以私事相扰,杨楫严拒之,曰:“台有纪纲,学有规矩,当各守其职。”后来,杨楫出知安庆,移湖南提刑、江西运判,所到之处政声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