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李固(94年-147年),字子坚。汉中郡城固县(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 人。 [1] 东汉中期名臣,司徒李郃之子。年轻时便博览古今、学识渊博,屡次不受辟命。后被大将军梁商任命为从事中郎,后任荆州刺史、太山太守,成功平息两地的叛乱,之后对朝廷屡有谏言,颇有裨益。历任将作大匠、大司农、太尉,汉顺帝驾崩后为梁皇后所倚重,但受到梁冀的忌恨。质帝驾崩后,与梁冀争辩,不肯立刘志(即汉桓帝)为帝,最后遭梁冀诬告杀害。
 朱登,字仲希,东汉灵帝时乐陵县人。著名大书法家,留有书法作品《衡方碑》,此碑现存于泰安岱庙碑廊。   《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是朱登在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9月,为时任京兆尹、兵步校尉的老师衡方所立的颂德碑,此碑原立山东省汶上县郭家楼前,碑阳隶书23行,满行36字,共815字。   《衡方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笔意粗壮古拙,折角棱条分明,有严峻之态。字体方拙朴实,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仪态敦厚。章法行密格满,于平正之中存有欹斜之变。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称:“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杨守敬《平碑记》也称:“此碑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当不在《华山碑》之下。”此碑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代颜真卿的书法可窥见其流风所及。现代杨振方《碑帖叙录》称“此碑是北魏洛阳书风之源。”清代伊秉绶即从此碑脱化而生,终成一代书法大师。   此碑曾著录于宋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书法大辞典》等书。
朱吉[明]字季宁,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洪武(一三六八―一三九八)中被荐授户科给事中,以善书改中书舍人,迁翰林侍书,出为湖广按察佥事。
莆田人(生卒不详),其五世祖由游洋迁莆郡城北轮井。宋重和元年(1118)进士。历知梅、潮、南恩三州。累官至朝散大夫。
文及翁(生卒年不详)字时学,号本心,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徙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宝祐元年(1253)中一甲第二名进士,为昭庆军节度使掌书记。景定三年(1262),以太学录召试馆职,言公田事,有名朝野。除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秘书郎、著作佐郎、著作郎。咸淳元年(1265)六月,出知漳州。四年,以国子司业,为礼部郎官兼学士院权直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年末,以直华文阁知袁州。德祐初,官至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将至,弃官遁去。入元,累征不起。有文集二十卷。不传。《全宋词》据《钱塘遗事》卷一辑其词一首。
徐应龙(1147—1223),原名必达,后改名应龙 ,字允叔。南宋福建路建州浦城县人。淳熙二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太子詹事、吏部尚书。
彭耜,字季益,宋朝福建福州人。隐居鹤林,人称彭鹤林。幼习武。后入道教,成为金丹派南宗的重要人物。被奉为全真道“南七真”之一。为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海琼先生)的门徒。据白玉蟾之《鹤林靖铭》记载:彭耜季益,乙巳(西元1185年)生。弱冠时,梦至一所,恍如洞宫,匾曰:“鹤林”。寤而识之,懵其所以。后拜大都功,领治本竹,始知其山所瑞竹,复与鹤鸣山相联,于是悟“鹤林”之梦,乃鞭心以求仙。彭作有《道阃元枢歌》、《鹤林赋》、《鹤林法语》 等。《全宋词》录有其作品。
张纬(1925年2月-1946年),男,江苏省泗洪县人。生前为淮北苏皖边区灵璧县货管局副局长。1946年在灵璧牺牲。
张瑾,女,主任医师。广州然道医疗集团首席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针刀医师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常委。台湾中医医学会荣誉理事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银行医院康复科学科带头人。
张无梦 (952—1050),字灵隐,号鸿蒙子,北宋永嘉开元观道士,中国道教名人 ,凤翔盩厔(今陕西周至)人。 出身儒士家庭,自幼“好清虚,穷《老》《易》”。长大后把家产给了弟弟,出家做了道士,入华山拜陈抟为师。后“游天台,赤城,庐于琼台,行赤松导引,安期还丹之法”日诵《道德经》、《周易》。隐居天台山10多山、嵩山,99岁死于金陵(今南京) 。著作有《琼台诗集》,据考证,《道藏》中所收《学仙辨真诀》也为张无梦所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