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郑侠(1041—1119),字介夫,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一生为民请命,做到了“俸薄俭常足,官卑清自尊”,作品有《西塘集》,《西塘先生文集》等。
宋成都双流人,先世居梓江,号二江先生。通《六经》,从学者甚众。有《往事龟鉴》、《通书》、《二江集》。公元481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据《魏书·邓至传》载,“其王像舒治遣使内附,高祖拜龙骧将军、邓至王,遣贡不绝”。但据《元和郡县志·剑南道》所记,邓至羌是宕昌势力退出甘松地区,始据有此地,故太和年间遣使内附的应是舒治十代孙舒彭,“拜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甘松县开国子。”除一般贡使往来外,邓至王位继承亦需得到北魏准许。”
郭钦,生卒年不详,西汉隅麋县(今千阳)人,西汉哀帝时为丞相司直。当时佞臣董贤依宠仗势,建造别墅、坟墓,庞大豪华,耗资以万万计,朝野怨怒鼎沸。
郭从义(909年-971年),曾名李从义,沙陀人,后定居太原(今属山西)。五代至北宋初年将领。 郭从义早年被后唐庄宗李存勖养于宫中,并结识了后唐明宗李嗣源。李嗣源即位后,他开始步入仕途。后晋时被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后汉高祖)举荐为马步军都虞候,领军屡败契丹。后汉建立后,郭从义屡获擢升,相继平定成德杜重威、永兴赵思绾叛乱。后周时历任忠武节度使、天平节度使、武宁节度使等职。开宝二年(969年),郭从义被解除兵权,改授左金吾卫上将军。开宝三年(97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次年去世,年六十三。获赠中书令。 郭从义为人稳重敦厚,有谋略。多才艺,工于书法,尤擅飞白书。 [1] 《全宋诗》 [2] 及《唐文拾遗》 [3] 录有其文。
赵范(生卒年不详),桂阳郡郴县(今湖南省郴州市)人,东汉末年桂阳郡太守,刘备攻桂阳郡时投降。后因怀有异心逃走,不知所踪。
赵敬(生卒年不详),幽州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五代时期大臣,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父。赵敬:本在后梁出任官职,后唐建立后,其子赵弘殷为躲避父祸,逃难到今洛阳郊外的夹马营。翼祖简恭睿德皇帝,讳赵敬,顺祖子。历营、蓟、涿三州刺史。周显德中,赠左卫上将军。建隆元年三月,追尊曰简恭皇帝,庙号翼祖。谥议,翰林学士窦俨撰;册文,中书舍人赵逢撰。陵曰靖陵。在幽州。本曰定陵,干兴元年七月改。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加今谥,册文,参知政事王曾撰。以上《国朝会要》。《续会要》云:册文,参知政事丁谓撰。元佑元年正月,以神宗祔庙,告迁神主,奉藏于夹室,依礼不讳不忌。以上《续国朝会要》。
赵宗仁,北宋宗室,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赵炅曾孙,汉恭宪王赵元佐之孙,郇国公赵允成第八子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1] 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许洞(976年—1015年)字洞夫,一作渊夫,北宋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1] 。太子洗马许仲容之子,科学家沈括的二舅。擅长武术,精于兵学,而且文才也很好。许洞一生未受重用,只做过乌江县主簿。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吴郡志》),任雄武军推官,擅长弓矢击刺之伎,精于兵学,有文才,尤精《左传》。景德元年(1004年)著有《虎钤经》一书,为均州(即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参军。恃才傲物,与僧人潘阆有往来,因忤逆知州马知节而被除名。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献《三盛礼赋》,召试中书,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主簿,年四十二而卒。龚明之《中吴纪闻》载:“洞平生以文章自负,所著诗篇甚多,欧阳修尝称为俊逸之士者是也。”《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唐末五代时瀛州高阳人。朱温代唐建后梁,儒义不食梁粟,自雍州襁负东走,隐歙州山谷中,终生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