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骏(307年~346年),字公庭,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人,凉武王张轨之孙,凉昭王张寔之子,凉成王张茂之侄,前凉第四位君主(324年~346年在位)。 张骏幼而奇伟,卓越不羁 [1] ,建兴四年(316年),封霸城侯。建兴十二年(324),叔父张茂病死后,正式继位,拜凉州牧、护羌校尉,封西平郡公,张骏谨守人臣之节,效忠东晋皇室。秉政期间,勤劳政事,册立世子,极力扩张版图,夺取河南地区,尽有陇西之地,割据一方。 建兴三十四年(346年),张骏薨逝,享年四十岁,谥号文公,葬于大陵,其子张祚称帝后,追谥文王,庙号世祖。
一行(公元673年~公元727年),唐朝僧人。中国唐朝著名天文学家和释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 [1] 。 [2] 谥号“大慧禅师”。 [1] 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素多坟籍。一行诣崇,借扬雄《太玄经》,将归读之。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惊,因与一行谈其奥赜,甚嗟伏之。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一行由是大知名。
张轨(255年~314年),字士彦,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人,西汉赵景王张耳之后,前凉开国君主(301年~314年)。 张轨出身凉州士族安定张氏,自幼聪明好学,文雅端庄,深通儒术,深得中书监张华赏识。初授太子舍人,迁散骑常侍、征西军司。趁着八王之乱,割据凉州,平定张镇内乱,收容各地流民,拥戴晋愍帝司马邺,抵抗汉赵军队,翼护西晋皇室,封西平郡公。 建兴二年(314年),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凉州牧、侍中、太尉,谥号武穆,葬于建陵,曾孙张祚即位,追谥武王,庙号太祖。
张祚(327年~355年),字太伯,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人,凉武王张轨曾孙,凉明王张寔之孙,凉文王张骏之子,凉桓王张重华之兄,前凉第七位君主(353年~355年)。 建兴四十一年(353年),废凉哀公张耀灵,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建兴四十二年(354年),张祚称帝,废弃晋愍帝年号,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 和平二年(355年),宋混、宋澄兄弟与张瓘等里应外合进入姑臧,宋混等攻入宫门,张祚被斩首示众,暴尸在路边,其弟张天锡继位,葬于愍陵,谥号为威。
崔协(?—929年),字思化,贝州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后梁、后唐大臣,后唐宰相。 [1] 出身清河崔氏小房。幼有孝行,登进士第,释褐为度支巡官、渭南县尉,历三署。入后梁,历任兵部、吏部侍郎。后唐同光初年,改任御史中丞。因缺少文才,奏章多讹谬,常受责罚。天成初年,迁礼部尚书、太常卿,拜同平章事。 后唐天成四年(929年),去世。赠尚书左仆射,谥号"恭靖"。
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崔光表,清河(今河北清河)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 同光二年(924)状元。 清朝徐松撰《登科记考》第二十五卷第九百四十八页中记 载:“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同光二年,进士十四人:崔光 表,宋韩魏公《安阳集》《故尚书工部侍郎致仕赠工部尚书崔立 行状》:‘曾祖光表……。后唐同光初举进士第一,终右补阙, 直史馆。’按进士第一,当是状元。同光元年停举,则光表为二 年状元矣。”可知崔光表甲申科进士及第共十四人,崔光表举 进士第一。取状元后,横海节度使卢质上奏,使崔光表为支 使。任上协助卢质治理一方,安定百姓,建立功绩。官至右补 阙 ,直史馆。卒于任上。 崔光表家族系名门, 世代为官。其为后魏尚书之十二世孙。其子为后周监察御史、右补阙,出任泰宁军节度判官,以 死上谏而赠秘书少监。其孙为宋朝工部尚书。
富辰(?—前636年),春秋时期周襄王的大夫。传说是富姓的创始人。他劝说周襄王召回王子带,为日后的子带之乱埋下伏笔。 因周惠王和郑厉公在王子平定子颓之乱的旧事 [1] ,郑厉公之子郑文公对周表示不满;又因为攻打卫、滑二国遭遇周的阻拦,周郑二国关系愈加不善。周襄王先依靠北方的翟国讨伐郑国,后娶狄国之女隗氏为妻,富辰对两事阻拦均无效。 后子带(也称甘昭公、太叔)和隗氏私通,襄王欲废后,遭到狄国军队的讨伐,周襄王被迫出逃。富辰被迫率兵出战,和周公忌父、原伯、毛伯战死。
三国东吴丹阳太守,孙坚三子孙翊心腹将。丹阳督将妫览、郡丞戴员杀翊。妫览欲夺翊妻徐氏,徐氏虚与委蛇,曰:“夫死未几,不忍便相从;可待至晦日,设祭除服,然后成亲未迟。”览从之。徐氏乃密召孙翊心腹旧将孙高、傅婴二人入府,泣告曰:“先夫在日,常言二公忠义。今妫、戴二贼,谋杀我夫,只归罪边洪,将我家资童婢尽皆分去。妫览又欲强占妾身,妾已诈许之,以安其心。二将军可差人星夜报知吴侯,一面设密计以图二贼,雪此仇辱,生死衔恩!”言毕再拜。孙高、傅婴皆泣曰:“我等平日感府君恩遇,今日所以不即死难者,正欲为复仇计耳。夫人所命,敢不效力!”于是密遣心腹使者往报孙权。 至晦日,徐氏先召孙、傅二人,伏于密室韩幕之中,然后设祭于堂上。祭毕,即除去孝服,沐浴薰香,浓妆艳裹,言笑自若。妫览闻之甚喜。至夜,徐氏遗婢妾请览入府,设席堂中饮酒。饮既醉,徐氏乃邀览入密室。览喜,乘醉而入。徐氏大呼曰:“孙、傅二将军何在!”二人即从帏幕中持刀跃出。妫览措手不及,被傅婴一刀砍倒在地,孙高再复一刀,登时杀死。徐氏复传请戴员赴宴。员入府来,至堂中,亦被孙、傅二将所杀。一面使人诛戮二贼家小,及其余党。徐氏遂重穿孝服,将妫览、戴员首级,祭于孙翊灵前。不一日,孙权自领军马至丹阳,见徐氏已杀妫、戴二贼,乃封孙高、傅婴为牙门将,令守丹阳,取徐氏归家养老。
孙适 (明)字孟传。钱塘 (今属杭州)人。博览群籍,有诗名。孝亲友弟。弟迪官礼部,病故,为扶柩归葬,以一子嗣其后。少与翰林王洪善,洪家贫亲老,禄薄不给,周之终始弗渝。善行草。尤精针灸术。隐居甘泉里。
孙遇(1404—1483),烟台福山区两甲庄村人,明宣德十年山东乡试中举人,正统元年入京会试以二甲第二十五名中进士,授官户部主事,后历任徽州知府、江西右布政使、河南布政使。他为官清廉,忠于职守,勤政爱民,在任32年,深受民众拥护。后因明宪宗听信谗言,将孙遇罢官。孙遇不申不辩,返乡务农。孙遇回乡后,把主要精力用在教育子孙上,开设孙氏家塾,亲自为子孙授课。在他的精心培育下,4个儿子3个考中进士——长子孙珂1454年中进士、次子孙珪1478年中进士、四子孙琰1481年中进士,唯有三子孙瓒于成化十年(1474)考取举人后,不愿为官,终生研究理学,成为当朝理学大师;两个孙子孙乐和孙檠兄弟二人于弘治十七年(1504)同科考取进士,成为胶东民间盛传的“一门一榜二进士”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