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陈豫(?—1463年11月9日 [1] ),字立卿,合肥(今属安徽)人,明朝勋臣、名将。平江侯陈瑄之孙、平江伯陈佐之子。袭平江伯爵,进封平江侯。官至临清镇守,死后赠黟国公,谥号“庄敏”。
【生卒】:?—1442 明河南永城人。洪武二十八年封燕世子妃。永乐二年封皇太子妃。仁宗立,册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立,尊为太皇太后。正统初,王振宠于帝,以太后严正,不敢专政。谥诚孝。
张椿(约1779年—约1846年),字大年,号鞠田,昭阳人。工书画,善度曲,尤精于琴。 张椿最突出的特点是:敢于把民间流行的音乐作品谱成减字谱。收入《张鞠田琴谱》中的,有根据《花鼓》、《道情》、《跌落》、《劈破玉》、《四大景》、《四美具》、《傍妆台》、以及昆曲《冥判》、《写本》等改编的琴曲。 在他以前,虽也有不少琴曲和民间音乐有着密切联系,但是象他这样大量地、直接运用民间音乐还是罕见的。他发现并指出传统琴谱的缺点,认为减字谱的节奏的记写很不精密,最多只有断连、缓急的划分,却没有板拍。因此,他在琴谱中加附有工尺谱,这是琴坛的一个创举。 继他之后,祝桐君、张鹤、杨宗稷等人,也陆续采用了工尺谱,这种做法在当时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阻力重重,直到百年之后,还有一些人对此抱有强烈的反感。据此,可见张鞠田首创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杨齐,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仁宗嘉祐中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今录诗七首。
张直,唐大历年间(766年—779年)彭州(今属四川)人。《历代神仙史》卷三记载他遇异人授以六丁驱役术,西川节度使崔宁敬事之。
宋山阴人,字进道。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历秘书丞、都官员外郎。孝宗乾道间出为浙东检察。曾仿纪传体史书改写《左传》,以周为本纪,列国为传,又作表、志、赞等,名《左史传》。
石象之,生卒年不详,北宋文人。字简夫,越州新昌(今属浙江)人,石待聘之子。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官太常博士、太子中允,以文学名世。
963-1041年,字时通、子通,号有道,江西省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人,北宋黄元吉之长子,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曾祖父,双井黄氏四世。 他在修水创办了芝台书院、樱桃书院,延引四方学子,宋庠、宋祁兄弟、黄庭坚、徐俯、章鉴等曾就学于此,他是当时驰名豫章的一位大教育家。他在生前为双井黄氏主持制订了《双井黄氏家规》,其后裔称为“黄金家规”。 [1] 赠授光禄寺正卿。
明山西阳城人,字克明。成化十四年进士。知舞阳县,升御史,执法不避权势。官至庐州知府,有治绩。
郑时(?~1499) 字宗杨,号恒齐,舒城县古城乡人。自幼聪颖有识,尊敬长辈。他的伯父时任朝廷少司寇,将郑时常带至京师,亲加教育。 明景泰二年(1451年)中进士,拔山西道监察御史,不久任湖广、江西巡按。天顺三年(1459年),贬任河南内乡令,后调任延平知府,四川左参政、按察使,因有异政,离任后,百姓立“去思碑”。 成化十七年(1481年),任湖广左布政使。十九年(1483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按陕西,督理防务。时陕大饥,郑时奏请蠲免欠租,停止摊派,并求赈灾。朝廷准奏,诏从湖广调米10万石、银20万两,以赈灾民。成化末年,有挟左道得皇帝宠幸,郑时上疏论之,陈利国保民五事,直切忤旨,被贬谪为贵州布政司参议。离任时,陕中老幼泣送至灞桥者万计。弘治元年(1488年),孝宗皇帝嘉其忠,召为左副都御史。 弘治三年(1490年)任兵部左侍郎。弘治四年任南京吏部尚书,弘治六年退休还乡,仍居旧茅屋。弘治十二年八月病逝。明孝宗赐赠太子少保,命有司祭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