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苏复 [明]字性初,吴(今江苏苏州)人。仕绵州知州。
苏椿,字令钦,苏绰弟,武功人。性廉慎,沉勇有决断。武成二年,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保定三年,卒。子植嗣。
苏让,字景恕,苏亮、苏湛弟,京兆武功人也。 幼聪敏,好学,颇有人伦鉴识。北魏时期初任本州主簿,稍迁别驾、武都郡守、镇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西魏时期任卫将军、南汾州刺史。治有善政。寻卒官。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泾州刺史。
 陈骙(1128—1203),字叔进,临海县(今临海市)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累官将作少监、守秘书少监兼太子谕德。乾道九年(1173),出知赣州,旋改知秀州。一次,回京召对,针对朝官以高谈阔论求进的时弊,指出用人要看实际报效之功,鼓励在本职上做出成绩。孝宗欣赏,回任秘书少监。   淳熙三年(1176),升秘书监兼崇政殿说书。五年,任中书舍人兼侍讲,编修国史(转授提举太平兴国宫)。复知宁国府、太平州,加集英殿修撰等。   绍熙元年(1190),召为吏部侍郎,同知贡举兼侍讲。二年春,诏陈时政得失,呈疏陈三十条,上自用人、纳言,下至饮宴、颁赏,颇能切中时弊。三年三月,权礼部尚书,六月同知枢密院事。四年二月,参知政事。   庆元元年(1195),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宗室赵汝愚为右丞相,两人意见不协。韩侂胄以策立功擅大权,也对骙不满,降为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二年,知婺州。不久致仕,授观文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嘉泰三年(1203)卒,追赠少傅,谥文简。   喜奖掖后进,能破格用人。熟悉前代掌故和当时规章法令。文词古雅,辞官后,独居一室,孜孜不倦地整理旧著。著有《中兴馆阁录》10卷、《中兴馆阁书目》70卷、《文则》2卷。
元温州人,一作嘉兴人,字庶子。博学善书。为武冈城步巡检,知常熟州。历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有《寄情稿)。
刘郁,生卒年待考。元代游记作家。字文季,别号归愚,刘祁之弟。大同市浑源县人。元中统元年(1260)组建中书省,征召为左右司都事,后出任新河县尹,召拜监察御史。擅长文辞,工于书翰,"有名于时"。所撰《西使记》,是由使臣常德口授、由其笔录的一部旅行记,记录了蒙古宪宗九年(1259)常德奉命西行觐见旭烈兀大王于波斯的事。
傅宣,字世弘。北地泥阳人。魏晋时人物。傅嘏(字兰石)之孙,傅祗(字子庄)之子,傅畅(字世道)之兄,士孙松(字世兰)之夫。年六岁丧继母,哭泣如成人,中表异之。及长,好学,赵王伦以为相国掾、尚书郎、太子中舍人,迁司徒西曹掾。去职,累迁为秘书丞、骠骑从事中郎。惠帝至自长安,以宣为左丞,不就,迁黄门郎。怀帝即位,转吏部郎,又为御史中丞。卒年四十九,无子,以畅子冲为嗣。
黄滔(公元840-911年) 字文江。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官国子四门博士,因宦官乱政,愤然弃职回乡。王审知主闽,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军节度推官。黄滔是晚唐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百多首。还曾辑唐代福建人诗作刊行《泉山秀句集》30卷,是第一部闽人诗歌总集,对保护福建文化起了一定作用。他是莆田早期的文学家,人称“闽中文章初祖”,其著作《黄御史集》被收集于清代《四库全书》和《丛书集成》。 [1] 黄滔规劝王审知“为开门节度,不为闭门天子”,崇节俭,减赋役,与民休息;开港路,兴海上贸易;建学校,发展地方文化。故闽境三十年免受兵祸,并以礼相待避乱来闽名士,使其安居福建,从事各项工作,其功绩为世人所传颂。 [6] 唐末五代时期,闽中才士辈出,黄滔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莆田人,宋绍兴年间进士,先为晋江尉,因捕盗有方被升任南海县令,廉政能干,受民爱戴,嘉定十二年(1219)知泉州。他免除苛税,救活饥民万人,百姓感恩建祠祀他。
从学于本县名儒陈海桑,后又拜吉安谢易菴为师。洪武丙子(1396年)乡试第二,第二年会试第一(会元),赐进士出身,与尹昌隆同登第,授四川道监察御史,他存心仁厚,审判定罪公正,名重于朝。因得罪权贵,出任永福县知县,后都御史奏留而复职,不久被诬入狱,是非得到澄清后罢官返乡。明成祖登基后,诏求贤才,有司登门劝进,荐举为海门训导。在任该职期间循循善诱,造就许多人才。永乐八年(1401.2)九年考满后,升刑部给事中,奉命镇守荆州,后以父母年老告假养亲,返京时改詹事府事。仁宗皇帝在青宫恩赏纱衣银带金扇,恩赐甚厚。留春坊点书,升翰林检讨,因老退休。卒于明景泰癸酉(1453年)三月初二丑时,享年八十八岁。著有《梅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