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字希杰,徐州彭城(今属江苏)人。宋太宗即位,补殿前指挥使。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目,力战,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历官殿前虞候、威塞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等。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有方略,治军甚严。轻财乐施。后坐违诏无功,出知襄州,未行,疾卒,赠太尉
王建封,五代将领。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少从军,仕南唐。以任侠骁勇知名。建州(今福建建瓯)之役,为先锋桥道使,以功拜信州刺史。福州(今福建福州)之役,与诸将争功,收兵先退,遂致败北。召为天威军都虞候。后因干预朝政,被李璟所杀。
王履,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约生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卒年不详,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尚在,昆山(今属江苏)人,祖籍魏博(今河北境内),元末明初医学家、画家、诗人。学医于朱丹溪,是其门人,尽得朱氏之学。
王好问(1517~1582),字裕卿,别号西塘,永平府乐亭双庙(今属河北唐山)人,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
王大本 (元)字仲孚。宁海人。举进士。官至秘书丞。著述颇多。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省乐清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 [1]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陈抗金恢复之计。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治绩,时人绘像而祠之。 乾道七年(1171年),王十朋逝世,年六十。绍熙三年(1192年),追谥“忠文”。有《梅溪集》等。
(944—1010)宋真定人,字永图。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累官御史中丞。慕范滂为人,献《澄清略》,议复尚书省、慎公举、惩贪吏、省冗官。至道三年,拜参知政事。后罢知扬州,移河南府,官终礼部尚书。卒谥惠献。
王份(446-524年),字季文,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南朝大臣,东晋丞相王导之后,南朝宋开府仪同三司王僧朗之孙,南齐尚书左仆射王奂之弟。 初任车骑将军主簿,出为宁远将军、始安内史,迁太子中舍人、太尉属、晋安内史、中书侍郎、大司农、零陵内史、秘书监。 梁武帝天监初年,授散骑常侍,领步兵校尉,出为宣城太守,转吴郡太守、兰陵太守,迁尚书左仆射,加侍中。普通五年(524)卒,年七十九,谥曰胡。 [1]
王之奇(?-1173),字能甫,南宋·庆州(今甘肃省庆阳县)人。徽猷阁直学士王庶之子。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以父任补京秩,历知光化军,淮南转运判官,利路漕运使兼四川宣抚使参议官,直秘阁安抚利州两路兼知兴元府,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资政殿学士,淮南安抚使兼知扬州。温润博雅,器局高远。探古之余,感物寓意,见诸挥洒之间,莫不种种高妙。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沈焕(1139—1191),字叔晦,定海崇邱乡沈家山下(今属北仑区小港镇)人。24岁中举,后入太学,师事陆九渊之兄陆九龄,探究心学大要。南宋乾道五年(1169)进士,历任上虞尉、扬州教授、太学录事,充殿试考官,调高邮军教授、婺源县令、舒州通判,所至能恤民重教。曾一度讲学于定海(今镇海)南山书院。晚年迁居鄞县城内月湖竹洲。卒谥端宪。继承陆九渊心学,与杨简、袁燮、舒璘同创南宋四明学派,称淳熙四先生 [1] 。著有《定川言行编》、《定川遗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