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夏承(生卒时间不详),字元茂,一作正茂,明州鄞县人,宋代官员。
张充(449—514),字延符,齐副相张绪之子。齐末为侍中,入梁后初为太常卿,511年拜副相,旋即迁转。514年卒,时年66岁。
魏兼,曾官都大提点江浙荆广福建等路坑冶司(《舆地纪胜》卷二三《江南东路·饶州》引《通略》)。
王彬(生卒不详)   县东隅人。唐中和元年(881)其祖父彦英随族人王潮投奔王绪起义军,后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南下福建。景福二年(893)王潮任福建观察使。王彦英颇用事,驻兵长乐,遂寓邑东芝山之麓。后王潮见彦英拥兵自重,想除掉他。彦英得知后带领全家乘船漂往新罗(今朝鲜),投奔新罗王。时新罗境内爆发农民起义,高丽、百济相继独立,新罗王朝仅保持东南一隅。王彦英和子仁喦(王彬父)以才干得新罗王信任,相继掌国政。王彬18岁时以宾贡入宋朝太学。宋淳化三年(992)诏赐进士及第,授将仕郎,乃上表陈情乞留本籍奉先茔,有旨归籍长乐。当时京城权贵常派人到附近县收买地方官,盘剥百姓。王彬捕获行贿之人,治之以法。此后,朝廷下诏,令亲事官不得出京。后以秘书省著作佐郎任筠州通判。不久,升抚州(在江西)知州。时豪绅李甲、饶英恃财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王彬到任后查出李甲罪证,将其斩首,并将饶英发配岭南。百姓拍手称快,全境肃然。后升任提点湖南刑狱,徙知潭州,入判三司户部勾院,出为京西转运使,徙河北。时部吏马崇正自恃是章献太后姻亲,横行不法。王彬揭发其罪行,得罪了太后,先后被贬放到京东、河东、陕西。后又复为三司盐铁判官,累官至太常少卿。
王诲,字规夫,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明正德《姑苏志》卷三)。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为群牧判官,上《群牧司编》十二卷(《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一)。四年,为司勋郎中、度支判官(同上书卷二二六)。六年,知苏州。七年,引嫌去职(《姑苏志》卷三)
王好古(约生于公元1200—1264年)字进之,号海藏,元代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曾经与李杲一起学医于张元素,但其年龄较李杲小二十岁左右,后又从师于李杲,尽传李氏之学。张元素强调脏腑辨证,重视分辨病变所在脏腑的寒热虚实,李杲阐发脾胃学说,尤重脾胃内伤虚证的探讨。在张、李二家的影响下,王好古又着重于《伤寒论》方面,而独重由于人体本气不足导致阳气不足的三阴阳虚病证,另成一家之说。
王扶,字子元,东汉时掖(今山东省莱州市)人,少修节行,客居不其山(今崂山之铁骑山)。东汉光武帝中元年间(公元56~57年),太傅邓禹闻其贤,辟征之,官拜议郎。东汉永平中期(公元67年前后)刘复所著《汉德颂》中,盛赞王扶为名臣。清代《即墨县志》记其生平,并将其名列入乡贤祠。
【生卒】:1032—1095 宋邓州穰县人,字彦履。仁宗嘉祐间进士。初为峡州司户参军,历知宿州,提点京西南路刑狱,京西转运使,终知曹州。居官治民以严称,尤能察盗贼,凡有盗捕而不获,人皆曰非兢不可。有《边防议》及文集。
王肇,晋朝王祥之子。
蔡向,字瞻明,一字子平(《曲阿诗综》卷七),东平(今属山东)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官通直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绍兴三年(一一三三)提举两浙东路茶盐公事(《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七○)。二十四年知滁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六)。晚寓天台,自号净空居士。有《浍水集》,已佚。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四。今录诗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