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沈陵(?~499年),字道通,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市)人。北魏时期将领,怀州刺史沈文秀族子。
湖州德清人,一说安吉人。字持孝,或云字持要、持正。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二十八年,由御史台主簿为监察御史,二十九年行尚书比部员外郎。孝宗隆兴初,受诏措置宣州、太平州水利。乾道间,为福建转运副使。官至太子詹事、光禄卿。后以湖南安抚使进宝文阁待制卒,年八十二。谥宪敏。有《通鉴总类》及《宣林集》。
楼钥(1137年—1213年),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大臣、文学家,楼璩第三子。 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授温州教授,迁起居郎兼中书舍人。韩侂胄被诛后,起为翰林学士,拜吏部尚书,迁端明殿学士。嘉定初年,同知枢密院事,升参知政事,授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号宣献,赠少师。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 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汪大猷出使金朝,按日记叙述途中所闻,写成《北行日录》。
又名楼璹,字寿玉,又字国器。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楼异之子。宋高宗时作过首都所属的临安府于潜县令。编制了《耕织图》,反映江南农业情况。每图皆配以五言八句诗,书后附有作者孙楼洪的跋。卒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东汉时期名臣,隐士杨宝之子。 杨震出身弘农杨氏,少时师从太常桓郁,随其研习《欧阳尚书》。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被大将军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元初四年(117年),入朝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120年),升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代刘恺为太尉。 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被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至延光三年(124年),遭弹劾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自尽。汉顺帝继位后,下诏为其平反。
杨绘,北宋官员。少年聪慧,名闻西州。仁宗时,举进士,任荆南通判、开封推官等,有官声。公元1068年,神宗即位,召修《起居注》。因触犯曾公亮,改兼侍读,辞去。后累官翰林学士,任御史中丞,触犯王安石,被贬为亳州知州。公元1086年以天章阁待制身份任杭州知州。著有文集八十卷。
杨纮,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甲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三十五人,同榜有元结、韩君平等。考官: 礼部侍郎杨浚。
杨珂,号竹溪,长泰(今属福建)人。宋亡,以林泉终其身。事见清乾隆《长泰县志》卷九
柴宗庆,字天佑,大名(今属河北)人。
柳约字元礼,秀州华亭人。大观三年上舍进士,试中学官,为霸州教授。徙睦州,入为辟雍正。迁博士,改宣议郎,充广亲宅宗子博士。约深于经学,属辞粹微,大为学者师慕。提举福建盐事,召对,论内外学政,次乞罢内外官到堂日投牒求官,以厚风俗。授秘书省校书郎,进著作佐郎、徽州司录,改通判宿州,召拜监察御史。靖康初,兼权殿中侍御史,论三镇不可弃。改尚书工部员外郎,进左司员外郎。父忧去官,服除,以直显谟阁充御营司参谋官,迁太常少卿。 高宗将幸平江,约疏言"兵可进,毋退以示怯于敌。"乃以直龙图阁知台州,未赴,徙严州,兼浙西兵马都监、节制管内军马。当是时,金人大入,杜充拥众北去,列郡震恐,莫有奔问官守者。约于横溃中屹保孤城,悉力捍御。境内按堵,则慨然上书,请纠合诸郡克复吴会。上嘉其忠,进右文殿修撰,守郡如故。诏以军兴费出无艺,吏慢弗虔,柳约独谨赋输,率先程督,进秩一等。又诏:"约郡当兵冲,而能不辞难、不避事,益严列栅,保绥一方,朕甚嘉之。其以约充集英殿修撰。"召入对,奖劳再三,擢权户部侍郎。 约于是感激尽言,凡例外宣索,皆执奏不进。论"吴并等罪未正,非所以厉臣节。诸大将提兵入觐,各名其家,将有尾大不掉之患"。皆人不敢言者。又言:"军兴科需百出,望官户名田过制者,与编户均一科敷。请增诸路酒钱,其半令提刑司桩管,以备军费。"皆从之。会高丽请修贡,议遣使报聘,上顾廷臣无出约右,加试户部侍郎充其选,且将大用。当路忌之,讽言者诬以事,罢为提举太平观。居七年,复秘阁修撰。 金人归侵疆,起知蔡州,被命而往,一无顾避。既而金人渝平,传檄河南,守臣皆举城降,约独遣使数辈于武昌,得报而后返。未几,以敷文阁待制食祠禄。十有五年,卒。赠四官。 约天性至孝,母病甚,泣祷于天,愿损寿以益亲寿。母寻愈,约竟先母两月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