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徐度(509—568年),字孝节,安陆(今属湖北)人。南北朝南梁、南陈名将。徐度初随梁始兴内史萧介征战,以骁勇闻名。大宝元年(550年),随陈霸先讨伐据南康(今江西赣州东北)的蔡路养、高州刺史李迁仕的反叛,为其出谋划策,兼统兵甲,屡建战功。平定侯景之乱后,迁散骑常侍。绍泰元年(555年),陈霸先东征时,奉命护卫梁敬帝萧方智至京口(今江苏镇江),领宿卫,主持留府事。是年,领兵屯冶城(今南京朝天宫一带),立栅防守,击退北齐军的进攻。次年,又随众军大破北齐军于北郊坛(今玄武湖西北),累迁南徐州刺史等职。陈天嘉元年(560年),平定叛将王琳,任侍中、中军将军。不久,代太尉侯瑱为都督湘、沅等六州诸军事,后为中军大将军。天康元年(566年),进位司空。翌年,任车骑将军,总督建康诸军,平定湘州刺史华皎的反叛。 光大二年(568年),徐度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为太尉。
徐九思(1495--1580年),字子慎,江西贵溪人,为明朝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五世臣。一生官职不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嘉靖十五年(1536年),徐九思年届四十,初任句容县(今属江苏)知县。当时官场积弊难清,贿赂横行,贪风尤盛,欺民的污吏得到姑息,受害的百姓却持冤难鸣。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北宋名臣。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史称其“四践两府、九居八座,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张齐贤去世,年七十二。追赠司徒,谥号“文定”。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传于世。
张运(1863-1938),一名文运,字子开,安徽合肥人。清末民初藏书家、书法家、教育家。
张述,字绍明,北宋遂州长江县长滩镇(今大英县隆盛镇)大峰山人。其父张献可,为县内乡贤。张述幼小聪颖,勤奋好学,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考中进士。初调咸阳县主薄,继改大理寺丞,寻迁太常博士。
张咏(946年—1015年),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濮州鄄城(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 他的文集被命名为《张乖崖集》。
张观,绛州绛县(今山西绛县)人,字思正。生卒年不详。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甲寅科状元。
张肃(生卒年不详),字君矫(《华阳国志》作君矫),蜀郡(今成都一带)人,张松之兄,张表的伯父(《华阳国志》,一说为张表之父)汉末益州牧刘璋部下,官至广汉太守。
张耆(?—1048年),初名旻,字元弼,汴京(今河南开封)人,他十一岁的时候,在宋真宗王府供职。咸平中为天雄军兵马钤辖。天禧二年(1018)为武信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出判陈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二)。仁宗天圣三年(1025)拜枢密使(同上书卷一零三)。历河阳、泰宁、山南东道节度使。明道元年(1032)加右仆射,为昭德军节度使兼侍中(同上书卷一一一)。出判许、襄、邓、孟、陈、寿诸州,封徐国公。庆历三年(1043)以太子太师致仕(同上书卷一四四)。 庆历八年(1048)病逝,赠太师兼侍中。谥荣僖。
张穆之(1607-1688),又名张穆,字尔启,号铁桥,祖籍东莞茶山人,后移居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