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杨志诚(?-835年?),唐朝将领,831年至834年间任卢龙节度使,实质独立于朝廷。
李善(630—689年),鄂州江夏(今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人。唐朝著名学者,《文选》学的奠基人。 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有君子风韵。颇有雅行,学贯古今,人称书簏。起家秘书郎,出为泾城县令。交接周国公贺兰敏之,拜崇贤馆直学士,兼任潞王(李贤)参军、沛王(李贤)侍读,得罪流放姚州。载初元年(690),去世,时年五十九。著有《文选注》《汉书辨惑》。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 ),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 。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深受其倚信,为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屡次力排众议,判断时机,辅佐太武帝灭亡胡夏、北凉等国,击破柔然,解除了来自北方和关中地区的军事威胁,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累拜司徒,封东郡公。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崔浩受“国史之狱”牵连,被夷灭九族,时年七十岁。
史天倪(1187-1225),字和甫, 燕京永清(今河北永清县)人,蒙元将领。
元载(713年~777年),本姓景,字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人。唐朝宰相。元载出身寒微,嗜好读书。性格敏惠,精通道学。 天宝初年(742年),考中进士,授新平县尉,历任大理司直、祠部员外郎,出任洪州刺史,迁户部侍郎、度支郎中、诸道盐铁转运使。唐代宗即位,交好权宦李辅国,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册封许昌县子,成为宰相。提拔理财名臣刘晏,判天下元帅府行军司马。协助铲除李辅国和鱼朝恩两个权宦,深得宠信,进封颍川郡公。志得意满,独揽朝政,排除异己,专权跋扈。专营私产,大兴土木,逐渐引起唐代宗的厌恶。 大历十二年(777年),受到左金吾大将军吴凑逮捕,坐罪赐死。兴元元年(784年),唐德宗感念翊戴之功,恢复官职,以礼改葬,谥号成纵。
高选,字朝用,号渭坡,陕西高陵郭下里(今鹿苑镇)人。
王经(?—260年),字彦纬,冀州清河郡人,三国时代曹魏大臣。《三国志》无传。王经为农民出身,因得到同乡崔林的赏识,被提拔任官。其母说他太快出头会不吉利,但他平步青云,历任江夏太守、雍州刺史。正元二年(255年),蜀将姜维攻入陇西郡时,他率军出狄道城迎击蜀军,却被击败。被包围在城中,陷入穷途末路的境况。幸亏得到大将陈泰和邓艾的援助,合力击破姜维,才脱险。 此后,他被朝廷召回。不久迁司隶校尉、尚书。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召见王沈、王经、王业,提出进讨司马昭的计划。王经进谏,但曹髦不听;王沈、王业向司马昭告密,王经不从。司马昭弑君后,王经因未向司马昭告急,而和其母一同被逮捕并被处死。 
王用(生卒年不详),明中期官员,安丘人。1485年(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行人,不久升任监察御史。仗义执言,不阿权贵。因其面黑,被称为真铁面御史。后为夔州知府,以年老致仕,卒于家中。
王庭筠(1151—1202年10月27日),渤海人,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文词渊雅,字画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四子(嫡次子),前太子、恒山王李承乾同母弟、唐高宗李治同母兄,生母文德皇后长孙氏。 [210] 史载宠冠诸王,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 [2-4] 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 [5-9] 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 好士爱文学,工草隶, [11-12] 集书万卷, 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唐太宗允许李泰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 贞观十二年(638年),李泰开始主编名著《括地志》,于贞观十五年(641年)完成。 [15-16] 由于李泰宠禄过盛,屡次遭到众臣的进谏。 [111] 因父亲种种溺爱,让李泰渐渐对皇位有了想法。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李泰涉嫌谋嫡,唐太宗为了达到让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儿子共存的目的,采取隔离政策, 降封顺阳郡王,安置于均州郧乡县。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濮王。 高宗即位后,优惠有加,永徽三年,病逝于郧乡,朝廷追赠太尉、雍州牧,谥号为“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