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王鸿儒(1459-1519),字懋学,别号凝斋,明·南阳府(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少小聪慧,敏悟绝人,家贫为府书佐。书法欧、颜,作字端劲有古法。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出为山西提学佥事,进副使,官至户部尚书。明朝前、中期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王舜(?—公元11年)西汉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生年不详。王音子,王莽堂弟,(汉宣帝第三任皇后王氏兄长也名王舜,非同一人)为人严整。父死,袭爵为安阳侯,与王莽相善。哀帝死,王莽执政,为车骑将军,迎立平帝,迁太保。王莽居摄,为太傅、左辅。王莽称帝,向元帝皇后求玺未得,他遵王莽命见元帝后求玺,持之予王莽。官至太师,封安新公,为莽四辅之一。新莽始建国三年(11年)病死。
王炳,清代画家,工山水。
王朗(?-228年),本名王严 ,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王朗率军抵御孙策,终被孙策擒获。王朗甘忍流放的困境,拒绝为孙策效力。后来受到曹操的征辟,辗转数年才抵达许都,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王国建立后,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为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文帝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并有文集三十四卷,今多已佚失。
[明](约公元一五三八年前后在世)字承吉,号凤林,襄阳人。生卒年不详,约明世宗嘉靖十七年前后在世。明嘉靖二年(公元一五二三年)进士。官吏部考功司主事。从善著有《王凤林文集》四卷,诗集三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王彦章(863—923),五代时期后梁名将。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字贤明,一作子明。骁勇有力。事朱温,每战,持铁枪冲坚陷阵,军中号“王铁枪”。后梁建立,先后为濮、澶州刺史,汝、郑州防御使,许、滑州节度使。常为先锋,与李存勖军对垒。龙德三年(923),晋王李存勖称帝建后唐,后梁失郓州,他临危受命为北面招讨使。时后唐已尽有河北,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王彦章攻下德胜南城,率舟师攻杨刘,凡百余战,后唐以大军来援乃退。后屯兵兖、郓之境,为李嗣源所袭,退保中都,又败,被擒。庄宗欲全活之,对曰:“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遂被杀。 
王崇庆(1484-1565)字德征,号端溪,明开州(今濮阳县胡状乡老王庄)人。明弘治三年举进士,初授常熟县今,后升沁州知州。据王氏墓碑载:崇庆一生举止稳重博雅,为官廉洁清正,著述颇多,堪称忠孝礼贤,崇庆孝敬父母,凡其在家期间,不论公务再忙,坚持每天向父母请安,问寒问暖,父母外出、回归,他都要跪着送迎,可谓忠孝两全。 (概述图片来源:明人绘《端溪先生像》濮阳县档案馆藏)
王居仁(生卒不详)南宋湖南常宁县人。曾与袭盖卿同时执经于张栻之门,潜心研究理学。
王容自幼好学,博闻强记。中状元后,为感激孝宗知遇之恩,赋诗进献孝宗,诗云:"天上催班晓色睛,五星伏尽极星明。奎章读罢三千字,胪唱传来第一声。名实两言虽朴语,始终一节悉真诚。圣恩深厚难图报,愿罄愚衷毕此生。"王容历任校书郎、秘书郎、著作郎,以中书舍人兼同修国史,实录院修撰,实录院检讨官。庆元元年(1195),为江西提举。开禧年间(1205-1207),直焕章阁,出帅静江,官至冖部侍郎而逝。孝宗诏赠银青光禄大夫。
王执中(约1140—1207),字叔权,浙江瑞安人,南宋乾道五年(1169)中进士,赐从政郎,曾做过将作丞、将作监等小京官,后外调,历任湖南澧州、湖北峡州州学教授。为温州籍最早有医学专著问世、并见诸文献记载的著名针灸医药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