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萧道成(427年~482年4月11日),即齐高帝,字绍伯,小字斗将,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 [1-3] ,南朝齐的开国皇帝(479年5月29日-482年4月11日)。 初为宋雍州刺史萧思话左军中兵参军。明帝末,官至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遗诏以右卫将军领卫尉,与尚书令袁粲、护军将军褚渊、中领军刘勔共掌机要。后废帝元徽二年(474),桂阳王刘休范反,自请屯新亭(今江苏省南京市)以当其锋。事平有功,迁中领军,进爵为公,与袁粲、褚渊、刘秉更日入值决事,号为“四贵”。五年,杀后废帝,立顺帝,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沈攸之反于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司徒袁粲、尚书令刘秉反于石头(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领军刘韫、直閤卜伯兴反于宫廷,悉击平之。进位至齐王。 升明三年(479)四月,迫顺帝禅位,年号建元。博学有文采,工草、隶,弈棋第二品。身不御精细之物,每谓:使我临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尝诏东观学士撰《史林》三十篇。卒谥高帝,庙号太祖。 [4]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1] ),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埤城镇东城村)人。南朝梁开国皇帝(502年4月30日-549年6月12日在位),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2] ,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 萧衍出身兰陵萧氏。南齐时以门荫入仕,齐明帝时担任雍州刺史,参与抵御北魏入侵。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拥戴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萧衍统治初期,留心政务,纠正宋、齐以来的弊政。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他尊崇门阀世族,宽待宗室。军事上抵御北魏南侵,一度在钟离之战取胜,维持了南北均势 [174] ;后数次发动北伐,但战果不大。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次年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享年八十六岁,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萧衍才思敏捷,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即位后,曾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后人认为“历观古帝王艺能博学,罕或有焉 [47] ”。他善音律,精书法,在其倡导下,南梁的文学艺术得到长足发展。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南朝梁宗室、文学家 [1] ,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 [39] 萧统于天监元年(502年)被册立为太子。他举止大方,在东宫以仁德而闻名,受朝野及百姓爱戴。后因“蜡鹅厌祷”一事 [31] ,父子产生嫌隙。中大通三年(531年),萧统因病早逝,时年三十一岁。谥号昭明,葬安宁陵,史称“昭明太子”。天正元年(551年),其孙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 [2] 。大定元年(555年),萧统第三子萧詧建立西梁,仍追尊他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3] 。 萧统爱好文学和佛法,在太子位上广纳人才,勤于著述。当时东宫号称有书近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被认为是自晋、宋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 [21] 。他主持编撰的《文选》(史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萧复(732年—788年),字履初,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唐朝宰相,太子太师萧嵩之孙,新昌公主之子。 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以门荫入仕,累至太子仆。得罪宰相王缙,被罢职。大历年间,先后担任歙池常三州刺史,与萧定、张镒并列为政绩第一。建中元年(780年),改任同州刺史。同州遭遇旱灾,私自使用京畿观察使储粮赈济灾民,被解职。建中三年(782年),入朝为兵部侍郎。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爆发,保护德宗逃往奉天城,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为反对宦官掌控兵权,又弹劾德宗的宠臣卢杞而被排挤出朝廷,宣慰江南。 贞元三年(787年),坐郜国公主亲累,废居饶州。贞元四年(788年),卒于贬所,时年五十七岁。
萧嵩(?-749年),字乔甫,号体竣,南兰陵郡(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唐朝宰相,梁武帝萧衍之后,梁明帝萧岿玄孙。 出身兰陵萧氏南梁房。初任洺州参军,得到宰相陆象先与姚崇的提拔和赏识,累迁宋州刺史,入为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出为河西节度使,用反间计除掉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任用名将张守珪等人,大败吐蕃。入朝为相,拜为中书令,封为徐国公。任相数年,并无治国之能,凡事唯唯喏喏,从无见解,后改任尚书右丞相、太子太师。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致仕。天宝八年(749年),病逝家中,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蔡渊(1156—1236)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字伯静,号节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蔡元定长子。生而聪明,其质纯粹,穷天地之理,尽人物之性,博通五经,遍览子史,内师其父,外事朱熹,先后在朱熹的武夷精舍、建阳沧州精舍从学。“渊既受学家庭,而又遍友黄干、张治诸贤,清修苦节,有父风,与弟沉躬耕不仕”,伪学之祸起,父元定春陵之谪,弟蔡沈相随侍父,渊公事母治家,教育子侄。父丧,筑庐于墓侧,泣血三年。文公高弟黄干、廖德明、万人杰,李闳祖,熊刚大、叶录、真德秀、陈宓、黄自然、刘钥、皆执经抱艺,以质其学问出处之实。询理乱之由。留意宗法,继父志修成正、续二集族谱,建祠堂立仪约,整整有条内外有序,男女有班各供其职。尝赋诗曰:“屈指枢衣四十年,自怜须鬓已皤然。久知轩冕应无分,但觉溪山若有缘。下学功夫渐未到,先天事业敢轻传?祗今已饱烟霞疾,更乞清溪着钓船。”后隐居九峰山,任婺州教授。 朝议大夫宋兹赞曰:“天挺英才,识达广愽,克绍厥先,洞明圣学。道深先天,学开后觉,不干利禄,韬光林壑。盛 德日新,荣庸天爵,教育贤才,君子三乐。
蔡懋(?—1134),北宋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名渭。蔡确子,冯京婿。绍圣元年(1094),趁宋哲宗临奠冯京之机,诉父冤状,得叙荫补官,历少府监主簿,谄事蔡京兄弟父子,试开封府尹,复交结梁师成。宣和末,累迁同知枢密院事。靖康元年(1126),进尚书左丞,时金兵围京师,他心存依违。宋高宗即位,贬英州。
葛霸(933—1007),真定人。姿表雄毅,善击刺骑射。始事太宗于藩邸;践阼,补殿前指挥使,稍迁本班都知,三迁至散员都虞候。雍熙中,幽州之师失律,大补军校,以霸为骁骑军都指挥使、领檀州刺史,戍定州。尝遇敌唐河,与战,败走之,斩获甚众。俄召为御前忠佐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博州团练使,历潞、代二州部署。淳化元年,擢殿前都虞候、领潘州观察使,为高阳关副都部署,进都部署。凡七战。召还,制授保顺军节度,典军如故。出为镇州都部署,徙天雄军。
翟方进(?~前7年),字子威,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西汉时期大臣,汉成帝时丞相。 翟方进出身寒门,家贫好学,早年丧父,在太守府中任小吏,因办事不机敏,多次被府掾侮辱,愤而辞职。后游历长安,勤学《春秋》,后母怜其年幼,与他一同到长安,以织履供其读书。历经十多年,学问大进,射策甲科,被任为郎。 河平二年(前27年),迁博士,数年后出为朔方刺史,谨于职守,一方称颂,调任丞相司直。敢于上书直言,举劾失职朝臣,得到丞相薛宣的器重,说他有大才,日后必居相位。不久升京兆尹,严厉打击不法豪强,有政声。 永始二年(前15年),擢御史大夫,不久继薛宣为相,封高陵侯。翟方进有宰相之才,而无宰相之量。凡与他不和或得罪过他的人,都会伺机报复,弹劾罢免给事中陈咸、逢信即为一例。 绥和二年(前7年),接连发生山崩、水灾、日蚀等天象,朝野惶恐,因他交恶过多,一些人乘机上书,说天象多变,天意震怒,须大臣替身才能消灾,并责他为相九年,不能顺天应人,致使阴阳失调。成帝立即召他入宫,令他自裁,并赐牛酒(赐死的表示)。翟方进只得自杀以谢天下。成帝以“丞相暴亡”宣示中外,亲往吊祭,进谥“恭侯”。后来反抗王莽的翟义是其子。
窦偁,男,字日章,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人,是后汉乾祐进士。 姓名:窦偁 字:日章 朝代:后汉、后周、宋 历任职务:单州军事判官、秘书郎、绛州防御判官、武宁军掌书记、西京留守判官、天雄归德军节度判官、右补阙、知宋州、开封府判官、彰义军节度判官、礼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效力主公:后周太祖、宋太祖、宋太宗 民族:汉 出生地: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县) 出生时间:公元924年 死亡时间:公元982年 享年: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