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宗元,宋朝官员,任兵部侍郎兼都督府参议军事,后任湖北、京西宣抚判官,与岳飞之死有关。
张师德(978~1026) ,字尚贤,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张去华之子。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进士第一。除将作监丞,通判耀州。判三司都理欠凭由司,建言有逋负官物而被系,本非侵盗而无以自偿,愿特蠲之。真宗用其言。天禧二年(1018)擢右正言、知制诰,九年不迁。仁宗天圣四年(1026)以左谏议大夫罢职。孝谨有家法,不交权贵。有文集。
张逵,生卒年不详,字懋登,号允庵,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嘉靖初授刑科给事中,以争大礼,下狱廷杖。后为右给事中,言郭勋之奸,不听。寻以言事忤旨,谪戍辽东边卫,母死不得归,哀痛而卒。
张涣宋代医家,里籍欠详。世代业医,以小儿科见长,至涣医术益精。后因治愈徽宗太子之痼疾而授翰林医正。尝著《小儿医方妙选》,一作《张涣编总方》,书中收方四百二十首。
兴化人,字师回。仁宗天圣五年进士。康定初知南雄州,秩满,因母老求通判福州以便养亲,又力赞守臣增学田,延宿儒教以经术。后知潮州、登州,以恤刑被敕书奖谕。官至朝散大夫守光禄卿,封开国伯。
陈绛(生卒未详),字伯华,陈峤曾孙。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孝义里人。宋咸平二年(999)进士甲科,景德四年(1007)试贤良第一,授右正言,历司谏、起居舍人。天圣元年(1023)二月以工部郎中知福州兼福建路马步军都总管。天圣三年(1025)罢职。后左迁藤州通判,卒。其子孙四代登第,传为佳话。时有云:“自从曾祖初攀枝,直到曾孙不歇枝”。有《金罍子》、《陈司谏文集》十二卷。
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早年从许姓,明洪武二十九年恢复黄姓。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黄观早年师从元末明初学者黄冔,自幼勤学,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观中会元,殿试仍赐黄观第一,此后历任翰林院修撰、户部右侍郎等职。靖难之役后,黄观及其妻女投江殉难。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二月甲子,巡按直隶龚文选请求为黄观建祠、行赠录、表墓,得到神宗的同意 。弘光年间,黄观被追谥为“文贞”。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 )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南宋理学家、大臣。魏了翁于庆元五年(1199年)中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弥远掌权时,力辞召命。后历知汉州、眉州、遂宁府、泸州府、潼川府等地。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宝庆元年(1225年),遭到诬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1232年),起复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入朝任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旋即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封临邛郡开国侯。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推崇朱熹理学。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概述图来源) 
高秉,字青畴,号泽公,晚号蒙叟,清代汉军镶黄旗人。
冯拯(958-1023年),字道济,长乐信都(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出生于孟州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北宋时期宰相。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起家大理评事、峡州通判。淳化年间,拥戴许王李元僖,坐罪贬官。宋真宗即位,负责枢密院的事务,授参知政事,迁兵部侍郎。大中祥符初年,参与封禅泰山,从祀汾阴,作为仪仗使,授六部尚书,入判尚书都省,授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枢密使,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太子少傅、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进位左仆射。乾兴元年,进封魏国公,迁司空兼侍中。丁谓失去权势后,出任司徒、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宋真宗山陵使。宋仁宗天圣元年,年老罢相,外任检校太尉兼侍中、武胜军节度使、判河南府事,去世于任上,获赠太师兼中书令,谥号文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