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五,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皇帝,谥号文帝,庙号太祖。
韩综(?-252年)东吴将领韩当之子,韩当死后,韩综继承其部曲。226年,孙权出征石阳(见东汉豫章郡),派韩综守武昌,但韩综在任上淫乱不轨。孙权看在其父份上,并不过问,韩综却心怀恐惧,带领母亲、家属、部曲数千人投奔魏国,被魏国用为将军,封广阳侯。数次侵犯吴国边境,杀害人民,孙权咬牙切齿,对韩综痛恨至极。252年东兴之役,韩综为魏国前锋,兵败战死,诸葛恪将他斩首,送到孙权灵前祭拜。
韩晋卿(生卒年不详),字伯修,北宋官吏,密州安丘(治今安丘)人。
韩侂胄(tuō zhòu)(1152年11月6日-1207年11月24日),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南宋权相、爱国大臣。魏郡王韩琦曾孙,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宪圣皇后吴氏之甥,恭淑皇后韩氏叔祖,宋神宗第三女唐国长公主之孙。 韩侂胄以恩荫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1194年),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等人策划绍熙内禅,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开府仪同三司,而后官至太师、平章军国事。韩侂胄任内禁绝朱熹理学,贬谪以宗室赵汝愚为代表的大臣,史称“庆元党禁”。他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削秦桧官爵,力主“开禧北伐”金国,因将帅乏人而功亏一篑。开禧三年(1207年),在金国示意下,韩侂胄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劫持至玉津园杀死,函首送到金国,两国达成议和,卒年五十五岁。
陈鼎是一位著作等身的著名历史学家、旅游文学家。原名太夏,字定九,又字九符、子重,号鹤沙,晚号铁肩道人。江阴周庄镇陈家仓人(现周西村人)。少年随叔父远至云南,长期生活在云贵高原,考察西南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对云南、贵州一带的地理、历史情况很有研究,后返归周庄故里定居,死后葬于砂山五峰顶北麓。 
陈贯,字仲通,其先相州安阳人, 其父陈芳以大理寺丞致仕累赠光禄少卿,母解氏封福昌县太君夫人,后葬其父河阳,因家焉。少倜傥,数上疏言边事。举进士,真宗识贯名,擢置高第。妻李氏兖州丞相之妺封永安县君,有子五人安石、安守、安期、安道、安礼,安石、安道皆将作监主簿之官,安定河南登封尉,安期、安礼俱皆太庙齐郎。 
字和叔,开封人。中进士第,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陈烈,字季慈,号季甫,侯官(今闽侯县南通镇陈厝村)人,宋朝官员。 陈烈讲究道德修养,亦重视读书静养工夫,朱熹很赞赏他的做法,《朱子语类》卷十一记载:“昔陈烈先生苦无记性,一日读《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忽悟曰:‘我心不曾收,如何记得书?’遂闭门静坐百余日,以收放心,却去读书,遂览无遗。”
陈恕(945~1004年),字仲言,石城小松人[1-3] ,后迁居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市) 。北宋时期大臣。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中进士 ,任澧州通判。入朝,升为工部郎中、大名知府,政纪严明,办事果断,按期完成了城防工程,抵御了契丹进攻,迁户部副使,出任右谏议大夫、知澧州。出任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迁盐铁使。整顿赋税,疏通货财,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长。太宗十分器重,亲自在殿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淳化二年(991年),升为参知政事,位居副相,主管国家财政达十余年之久。景德元年,去世,年仅五十九岁。宋真宗之废朝举哀,追赠吏部尚书,《宋史》赞其“能吏之首”。
陈建(1497—1567),字廷肇,号清澜,广东省广州府东莞县人(今属广东东莞市)。东莞人。年23补弟子员,试辄居首。嘉靖七年(1528年)中举人。以后两次会试,皆中副榜,选授福建侯官县教谕,时年36岁。在任期间,与督学潘潢论朱陆异同,作《朱陆编年》二编,与巡抚白贲论李东阳《西涯乐府》,作《西涯乐府通考》二卷,督学江以达命校《十三经注疏》,书成,朝廷颁行天下。七年任 满,迁江西临江府学教授,集编《周子全书》,又为《程氏遗书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