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29] -1086年5月21日[123]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123]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概述图来源:中华英烈祠 )
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享年七十四岁。
陈宫(?-199年2月7日 ),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今河南范县、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后来,陈宫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两面互补之计,以致失败。陈宫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拒绝曹操招降,决意赴死。
阎本(1424~1479) 字宗元,明代邠州永平里孟村(今彬县车家庄乡阎家堡村)人。
米汉雯,清宛平(今北京)人,官员。
奚斤(369年~448年),本姓达奚,代郡(今山西省大同市)人。北魏将领、官员。奚斤最初统领禁军,后任侍郎,跟随道武帝击败后燕、征伐中原,历任征东长史、越骑校尉。后又讨平盗贼,打败高车、库狄等部,历都水使者、晋兵将军、幽州刺史,封山阳侯。天赐六年,任郑兵将军,平定刘牙叛乱,诛杀慕容伯儿等。又击败越勒部,追击柔然,任天部大人,进封山阳公。泰常七年,率军南征刘宋,攻陷河南、颖川、陈郡以南之地。次年,平定兖、豫二州各郡,继而攻克虎牢。太武帝即位后,进封宜城王。奉命进击胡夏,占领蒲坂和长安。太延初年,改封弘农王,加任征南大将军。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奚斤去世,享年八十岁,谥号为昭王。(概述内图片来源: )
吴质(177年—230年),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魏大臣。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被曹丕所喜爱。在魏文帝曹丕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中,吴质出谋划策,立下大功。与司马懿、陈群、朱铄一起被称做曹丕的“四友”。死后谥号“丑”,后改为“威”。吴质同当时著名文人“建安七子”交往密切,一说他是建安七子之一,其诗文风格表现了“建安文学”的风骨。其存世作品很少,仅有答曹丕书两篇,答曹植书一篇,收录在《昭明文选》里。还有《思慕诗》一首,存《三国志》本传注中。
刘仲诲(?-1179年),字子忠,汉族,大兴宛平人。刘彦宗之孙,刘筈之子,金代大臣。刘仲诲出身世家,皇统元年(1141年),授任忠勇校尉。皇统九年(1149年),赐进士及第,历任应奉翰林文字、翰林修撰、翰林待制、翰林待制兼修起居注、左补阙、太子右谕德、翰林直学士、棣州防御使、礼部侍郎兼左谕德、太子詹事兼左谏议大夫。大定十四年(1174年),担任出使南宋的岁元使。其后历任太子詹事、吏部尚书、太子少师兼御史中丞。大定十九年(1179年),刘仲诲去世。
毕昌 (明)字裕后。仁和 (今属杭州)人。
马万(?-950年)五代澶州(治今河南濮阳市北)人。历任后唐、后晋、后汉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