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1-2] 。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病逝。后人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管子》一书题为管仲所作,有人质疑为后人托名。 
王应(?--324年):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其父王含为东晋征东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王含,叔父王敦是东晋丞相、江州牧、武昌郡开国公。王敦无子,以王应为嗣。 
刘延庆(1068—1127年),保安军金明县(今陕西省志丹县)人。北宋时期武将,名将刘光世父亲。出身将门,多次与西夏作战,累迁鄜延路总管、泰宁军(兖州)和保信军(庐州)节度使。 宣和年间,跟从枢密使童贯镇压方腊起义。宣和四年(公元1122),参加燕山之役,督兵十万屯于卢沟桥南,不战自溃,尽失熙宁、元丰以来军储,外贬筠州安置,迁镇海军(润州)节度使。靖康之变(1127年)时,把守京城。城破遁走,兵败所杀。
陈瑄(1365年-1433年),字彦纯,合肥(今属安徽)人,明代军事将领、水利专家,明清漕运制度的确立者。陈瑄早年曾参与明军平定西南的战争,历任成都右卫指挥同知、四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等职。靖难之役时率水师归附明成祖,被授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平江伯。陈瑄历仕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自永乐元年(1403年)起担任漕运总兵官,后期还兼管淮安地方事务。他督理漕运三十年,改革漕运制度,修治京杭运河,功绩显赫。宣德八年(1433年),陈瑄病逝于任上,享年六十九岁。追封平江侯,赠太保,谥号“恭襄”。概述图片来源:1916年修《江苏毘陵陈氏宗谱》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王约(1252~1333年)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亦称大梁王文定公。生于元宪宗二年(1252年),卒于文宗至顺四年(1333年),年八十二岁。王约祖父王通为汴京三槐王氏之后,宋末避乱迁往真定(今河北正定)。王约性颖悟,风格不凡,尝从魏初游,博览经史,工于文辞。王约在元世祖时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后任中书、詹事、集贤大学士,历经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天顺七朝,从事于公文撰拟长达五十年之久。其间朝廷重要文诰都由王约把总。
王济(生卒年不详),字武子,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西晋外戚大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孙子,司徒王浑第二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女婿。出身太原王氏。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迎娶常山公主,累迁 骁骑将军、侍中。爱好骑射,勇力超人,涉猎《易经》、《老子》、《庄子》等。文词俊茂,名于当世,与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王济生活奢侈,先于其父王浑去世,终年46岁,获赠骠骑将军。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乐史(930-1007),字子正,北宋宜黄霍源村(今属江西)人。文学家、地理学家。曾在南唐时做过官,入宋后为平原主簿, 是隋唐开科举以来抚州地区第一位进士。仕宦60余年,先后任过著作郎、太常博士、水部员外郎及舒州、商州等地的地方官。
曾几(jī)(1084—1166),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南宋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