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明浙江浦江人,字叔鲁。郑濂从弟。洪武三十年,以人才征,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郭万程,字子长。明代政治人物,福清化南里人。同进士出身。嘉靖十四年(1535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有子郭遇卿、郭造卿;孙郭应宠、郭应响;曾孙孙文祥。(来源:百度百科)
刘綎(?—1619)明江西南昌人,字省吾,号草堂,俗称“刘大刀”。万历十一年(1583),滇西边事起,以游击将军,领腾冲守备事,率师直捣陇川(今云南陇川)。十二年,俘岳凤等,加副总兵职衔。建大将行署于蛮莫(今缅甸八莫),与孟养、木邦、猛密(均在今缅甸境)及陇川诸土司,歃血剖符,筑台立“威远营誓众碑”。十三年,升猛密为宣抚司,添设蛮莫安抚司。因纳土司重贿,降职为游击将军。十四年,破罗雄土官者氏,迁广西参将,寻调往四川。二十年,赴朝抗倭,擢四川总兵官,又移任临洮总兵官。二十五年,再次赴朝,进都督同知。四十六年,以左府佥书左都督,率云南诸省各土司兵九千八百余名,赴辽御后金。次年奉杨镐命攻后金,深入至阿布达里岗(今辽宁新宾西南),被围,力战阵亡。(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明思宗(1611—1644)又称庄烈帝,即朱由检。明代皇帝。公元1627—1644年在位。光宗子,熹宗弟。天启七年(1627)以信王即帝位。年号崇祯。执政初期,逐杀魏忠贤、客氏等,定逆案,罢黜阉党,起用东林党人。后因朝臣朋比,复信任宦官。多疑而自信,崇祯三年(1630)冤杀蓟辽督师袁崇焕,致使边事日坏。因财政日绌,增派剿饷、练饷,镇压农民起义。屡下“罪己诏”,但口惠而实不至。关外清军日逼,内地农民军日盛,渐难支撑。十七年,李自成农民军克北京,自缢于万岁山(今北京景山)。葬昌平田贵妃墓(即思陵)。清入关后,谥为端皇帝,庙号怀宗,后改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政权上庙号为思宗,后改为毅宗。(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明熹宗(1605—1627)即朱由校。明代皇帝。公元1620—1627年在位。光宗子。泰昌元年(1620)即位。年号天启。时辽东屡败于后金(清),白莲教揭竿于山东,奢崇明、安邦彦起事于西南,而仍然好声色犬马。宠信乳母客氏和太监魏忠贤,纵之屡兴大狱,残酷迫害东林党人。天启六年(1626),遂爆发陕西流民起义。次年病卒,葬德陵。(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明光宗(1582—1620)即朱常洛。明代皇帝。公元1620年在位。神宗长子。因神宗宠爱常洵(福王),久不见立,致引起*争国本事件。万历二十九年(1601)始立为皇太子。四十三年*梃击案后,地位渐为巩固。四十八年即位。年号泰昌。在位仅一月,以体弱多病,服鸿胪寺丞李可灼所进红丸药后身亡。葬庆陵。(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明神宗(1563—1620)即朱翊钧。明代皇帝。公元1572—1620年在位。穆宗子。隆庆二年(1568),立为皇太子。六年即位。年号万历。初年用张居正辅政,整饬吏治,摧抑豪强,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卒,遂亲政。次年,追夺张居正官爵,籍没其家。晏处深宫,不问政务,大事营建,耗资巨万。二十四年起遣宦官充当矿监税使,赴各地掠夺民财,多次激起市民反抗。晚年因立嗣酿成党争,后患非浅。为明朝诸帝中在位最久者。卒葬定陵。(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朱载垕(1537—1572)明代皇帝。公元1566—1572年在位。世宗子。嘉靖四十五年(1566)即位,年号隆庆。即位初,以世宗遗诏名义召用建言被斥诸臣,惩治方士,罢斋醮,废例外采买。隆庆二年(1568)曾限勋戚庄田,但不久即中辍。五年,许*俺答封贡贸易,北方民族矛盾得以缓和。然辅臣相倾轧,门户渐开,未能制止。卒葬昭陵。明义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四班,拟轻车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拟轻车将军等号。(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朱厚熜(1507—1567)又称嘉靖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从弟,母蒋氏。正德十六年三月,袭封为兴国王。明武宗崩,由张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他被迎继大统。四月,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嘉靖元年。为推尊其父兴献王,大礼议起。任用杨廷和,废除明武宗弊政,革去锦衣内监旗校工役十余万人,减漕粮一百五十万余石,诛杀佞幸之臣钱宁、江彬,罢黜宦官谷大用、丘聚等人。旋又革去旗校、军士、医役投充新设者十四万八千余人。嘉靖元年(1522),勉从众议,称明孝宗为皇考,本生父母为光献帝、后,不称皇。禁宦官弟侄世袭锦衣卫等官职,派姜会查堪庄田,除一部分退还于百姓外,其余改为官地等名,废除皇庄名号。二年,听信宦官崔文,在宫中建斋醮,道士势力渐盛。重新起用酷吏,营建宫室,一木而役万千人,伤亡惨重,开支浩大。因日本使者争贡之役,以夏言称倭祸起于市舶,遂罢福建、浙江市舶司。遣宦官提督织造。三年,定大礼议,以明孝宗为皇伯考、孝康张皇后为皇伯母,兴献王为皇考,群臣谏争,跪哭阙廷,下狱者百余人,廷杖而死者十余人。五年,改两淮盐法,废折收银价,尽复旧规。定有司久任法。七年,始考核天下巡抚官员。用陆粲言,筑定边营至宁夏横成堡边墙。八年,除外戚封爵世袭制度。十四年,罢督理仓场宦官。开壕镜(今澳门)为葡萄牙通商地,年租金二万两。十五年,整饬茶马法。任严嵩为礼部尚书。十八年,封道士陶仲文(陶典真)为秉一真人。十九年,欲服药求仙,准备命太子监国,群臣谏阻,杖死力谏的太仆卿杨最,罢监国之议。二十年,从大臣议,下挟恩宠擅朝政的郭勋于狱,死。二十一年,建成祀天神的大高玄殿,又建雷坛,费用浩大。八月,命善作青词的严嵩入阁。十月,被宫婢用绳子勒脖子,昏厥几死,经抢救得以脱险,自此移住西苑,不复还大内。二十三年,罢阁臣翟銮,严嵩遂为首辅,大权独揽,排斥异己,货贿盛行,朝政日非。二十五年,命翁万达筑大同东路阳和口(今山西阳高)至宣府西路西阳河(今洋河)边墙。二十六年,任用朱纨抗御倭寇。二十七年,逮力主收复河套的曾铣,并杀阁臣夏言。二十九年,罢团练,恢夏三大营,以仇鸾总督京营戎政。八月,蒙古俺答犯宣府(治所今河北宣化),扰古北口,攻密云,直逼京师,仇鸾统十万大军相顾莫前。三十年,以京师及边防需要,开始加派。三十一年,命都御史王忬巡视浙闽,防御倭寇骚扰。三十三年,置总督大臣,统筹剿倭,督理南京、浙江、山东、两广、福建等处军事。三十四年,命赵文华赴江南祭海神,并主持防倭军事。三十五年,命胡宪宗总督沿海军务。为求仙,命官吏采芝草,遣官到蓟州、河南等处采矿,矿使四出,到处勒索。三十六年,诏顺天府、广东采办珍珠,遣使闽、粤采办龙诞香。三十七年,下诏广求径尺以上的瑞芝。四十一年五月,因道士蓝道行,以扶乩降神语,揭露严嵩父子弄权贪赃之状,御史邹应龙又上章弹劾严嵩父子,罢严嵩官,其子严世蕃谪戌雷州,贬逐严党。十一月,为求仙,遣使分行天下,搜求方士、法书。废除班匠服役制度,一律以银代役。任俞大猷、戚继光为福建正副总兵官,平定倭寇。四十三年,以御史林润劾奏严世蕃、罗文龙居家不法事,命逮严、罗审问。次年,诛杀严、罗,籍没其家,削严嵩为民。四十四年,命潘季驯为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在位期间,崇尚道教,专意斋醮,营建频兴,耗资惊人,财政枯竭,府藏告匮。水、旱、虫灾连年不断,地震、火灾时有发生。国力衰微,军备松弛,鞑靼频年入犯横行京畿,倭寇二十余年骚扰东南,农民起义频繁发生,西南少数民族相继“叛乱”。为人果断,性格孤僻固执,饰非拒谏,四十五年三月,下直言上疏的海瑞于狱。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因服丹石而病死于北京乾清宫,终年六十岁。葬永陵(今北京昌平阳翠岭下明十三陵之一)。上尊谥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庙号世宗。(来源:中国帝王后妃大辞典, 1998-03)
朱厚照(1491~1521)即明武宗。年号正德。孝宗朱祐樘长子,明弘治五年(1492)立为皇太子。淫乐嬉游,扩建皇庄,掠夺土地,使河北、山东、湖广、江西、山西、河南等省农民被迫起义。正德十四年(1519)下令南巡,沿路骚扰,民因之弃业罢市,逃匿山谷。十六年回京,病卒。(来源:安徽人物大辞典, 1992-11)